劈山
简介劈山,位于青州城南约6公里,云驼诸峰与其山势相连。主峰远望似刀砍斧劈,一分为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其为:“劈头山”。每当夕阳返照,双峰分外清晰,“劈峰夕照”为古青州十景之一。古诗云:“夕阳灼烁蒸双劈,返照参差射万丛”。元代于钦赞曰:“三山联翠,障城如画”。
成因关于劈山裂缝的成因,在当地有一个“二郎神担山追太阳”的神话传说。当年杨二郎与诸神打赌,说自己肩挑两座山也能追上太阳。赌誓既立,二郎便从东海边挑起两座山朝太阳追去,当行至青州时,后边的一座山被挑豁了口,只好把两座山扔在了青州城南,一座是云门山,被扁担穿透的“云门洞”犹在,另一座就是这座被挑豁了口的劈山。劈山东麓有建于南北朝之前青州最古老的寺院“劈山寺”(现称广福寺)。 明人刘澄甫诗赞:“秦帝鞭山走六丁,巨灵持斧下青冥。双峰岌嶪窥沧海,返照微茫绕翠屏。图画向谁开晚障,乾坤留此结茅亭”。清雍正、乾隆年间青州人李文藻、李文渊、李文涛兄弟少年时曾居寺内读书,后中进士,现有《入劈山寺》诗存世。清代安丘人张贞也游过广福寺,其《游广福寺》残碑今仍在。
劈山山势东西走向,四面群山环抱,自山腰至峰顶,无任何人工建筑,不见一棵树木,苍桑而凄凉。光秃的山体,裸露的巨岩,怪异的山体造型,与周边茂林覆盖的群山形成鲜明对比。其主峰东西成岭,两端略高,中部平坦,恰似一堵城墙矗立于山巅,气势壮观。劈缝位于山顶中部,将主峰一分为二,其深有十米余,上宽不足两米,中间宽于下部。主峰竖石陡立,险而罕见。缝隙南面下部石质较好,有人工雕凿痕迹,北侧下部也有少量不明显凿痕。据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九载:“《齐记补》:益都城在山阴,其云门、劈山皆始城者疏凿以宣风气,疑皆郭大夫筑东阳城时所为”。 以上史书之说,与现存劈隙人工雕凿痕迹正相吻合。再有劈缝西侧南面,尚有一处未完全形成的缝隙,更进一步实证劈山之隙是在自然形成的基础上,又经古人雕凿而成的说法。 明代正德年间时任青州知府朱鉴题刻一文:劈峰未许人先登,半日还容我独伦。劈山四面皆可攀爬,但唯山后之路最险,故少有人登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