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物
低碳生物经济构想
“低碳生物经济构想”最早是由欧阳平凯院士于2009年6月26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提出的。“大庆油田年产3000万吨汽柴油,排出CO21亿吨。与其等面积的‘绿色大庆’通过饲养业、微藻工业和生物燃气联产,约年产3000万吨生物柴油、5亿立方米生物燃气、3700万吨蛋白饲料、800万吨肉。实现食品、副食、生物燃气、生物柴油联产的同时,基本上消除了水污染,每年可净减排CO2约2亿吨。于是欧阳平凯院士就以大庆为例提出了这个构想。
低碳生物燃气低碳生物燃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最突出特点就是清洁,能有效地利用有机垃圾、人畜粪便、废弃农作物秸秆等低劣生物质原料。由于生物燃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其具备的绿色、清洁、环保等特性,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青睐于生物燃气的使用,并已在气体储存、运输和输送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2006年,欧盟地区生物燃气的产量约为530万吨石油当量,同比增长13.6%,并已开始作为汽车燃料进行规模应用。
据统计,我国养猪数量占世界的51%,养殖家禽数量则占世界的20%以上。据估计,1头猪的粪便排放量相当于7个人,而1只鸡的生化需氧(BOD)排放量则相当于0.7个人。如此庞大的养殖业,再加上庞大的人口数量,每年的粪便排泄总量极其巨大,并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据估算,目前我国仅禽畜粪便资源总量就有约8.5亿吨,若将其转化为生物燃气可折合超过7840万吨标煤。
因此,如果能将我国巨量的低劣生物质全部转化为生物燃气,同时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用作优质农家肥,实现生态农业的良性化发展,在产生可观的绿色能源的同时,还可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