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炉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高炉从点火投产到停炉大修期间的实际运行时间,为高炉的一代炉龄。它与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在以上时间内的产铁量构成衡量高炉生产一代炉役的一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般为6年左右与5000t/(m3•代)左右。

西方国家认为重砌风口以上砖衬即为大修,一代无中修。80年代日本高炉一代炉龄达10年以上、7000t/(m3•代)左右,90年代已提高到12年,千叶厂6#高炉已达20年以上,欧洲高炉炉龄平均为10年,正向15年发展。

1963年与1981年中国冶金工业部两次调查重点企业高炉,平均炉龄分别为5.08与8.04年,每1m3高炉有效容积一代产铁量分别为2246与3840t/(m3•代),在一代炉龄内中修1~2次。

首都钢铁公司1953~1991年平均炉龄12.07年,与每1m3高炉有效容积一代产铁量6626 t/(m3•代),一代炉龄中修2~3次。

进入90年代,中国也出现了炉龄10年(期间不中修)、一代产铁8000 t/m3以上的高炉。

决定一代炉役结束的标志,一是炉衬侵蚀严重,高炉指标恶化使继续生产不经济;另一是冷却器大量烧坏,不能继续安全生产。中国常以后一种为大修依据,别国则多以前一种原因停炉大修。不论是那种标志,关键损坏部位有二:一是炉腰与炉身下部;一是炉底侧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