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末代皇帝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末代皇帝

一、电影原名:The Last Emperor

更多外文片名:

Dernier empereur, Le.....(France)

Ultimo imperatore, L'.....(Italy)

Útimo Imperador, O.....Brazil / Portugal

Último emperador, El.....Argentina / Spain

Últim emperador, L'.....Spain (Catalan title)

Kaysar Ha-Aharon, Ha-.....Israel (Hebrew title)

Letzte Kaiser, Der.....West Germany

Modai huangi.....China (Cantonese title)

Ostatni cesarz.....Poland

Poslednji kineski car.....Serbia

Siste kejsaren, Den.....Sweden

Son imparator.....Turkey (Turkish title)

Teleftaios aftokratoras, O.....Greece

Viimeinen keisari.....Finland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编剧:

马克·派普罗 Mark Peploe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Henry Pu-yi ....autobiography From Emperor to Citizen: The Autobiography of Aisin-Gioro Pu Yi

主演:

尊龙 John Lone ....Pu Yi (Adult)

陈冲 Joan Chen ....Wan Jung

彼德·奥图 Peter O'Toole ....Reginald Johnston (R.J.)

影片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219 min (director's cut)

国家/地区法国 / 英国 / 意大利 / 中国

对白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70毫米宽银幕电影

混音: Dolby / 70 mm 6-Track

级别:Netherlands:12 (director's cut) / UK:15 (director's cut) / USA:PG-13 / Brazil:14 / Sweden:11 / France:U / Canada:PA (Manitoba) / Singapore:NC-16 / Chile:14 / Finland:K-11 (re-rating) / Canada:14 (Nova Scotia) (re-rating) (1999) / Germany:12 (director's cut) / Iceland:12 / Canada:A (Nova Scotia) (original rating) / Canada:AA (Ontario) / Finland:K-14 (original rating) / South Korea:12 / Canada:G (Quebec) / Argentina:13 / Australia:M

制作成本:$25,000,000 (estimated)

制作周期: 1986年8月4日 - 1987年

摄影机: Techno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Arriflex 35 BL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70 mm .....(blow-up) 、35 mm

胶片长度: 4384 m

制作人Produced by:

杰瑞米·托马斯 Jeremy Thomas ....producer

约翰·戴利 John Daly ....executive producer

Franco Giovale ....associate producer

Joyce Herlihy ....associate producer: UK

原创音乐Original Music:大卫·拜恩 David Byrne坂本龙一 Ryuichi Sakamoto苏聪 Cong Su

摄影Cinematography: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Vittorio Storaro

剪辑Film Editing:Gabriella CristianiAnthony Sloman

艺术指导Production Designer:Ferdinando Scarfiotti

美术设计Art Direction by:

Maria-Teresa Barbasso ....(as Maria Teresa Barbasso)Gianni Giovagnoni贾尼·希尔维斯奇 Gianni Silvestri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Chunpu Wang ....(as Wang Chunpu)

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by:詹姆斯·艾奇逊 James Acheson

副导演/助理导演Assistant Director:

Franco Angeli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Serena Canevari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Giulio Levi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宁瀛 Ying Ning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Basil Pao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Nicoletta Peyra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Gabriele Polverosi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王彪 Biao Wang ....assistant director (as Wang Biao)

出品: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

获奖情况:

该片获第60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九项大奖

幕后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创造出一部偏西方视角、但制作认真的传记电影。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摄制。中国背景、中国故事、中国人物,混杂了西方人的观念与技法。影片以一个特殊人物一生的传奇经历,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影片的摄影和服装等尤为气派,溥仪的人物塑造回避了脸谱化的窠臼。

《末代皇帝》所诠释的溥仪,不单纯是一个皇帝的历史,而是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向来严肃谨慎的中国人认为“讲故事和历史完全是两回事,细节的处理应当尊重历史的真实。”贝托鲁奇版《末代皇帝》可能和“史实”和“传说”都无关,他眼中的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成份复杂、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人。

本片的编导从人性角度出发,表现了溥仪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为“神”,又从“神”变为人的故事。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溥仪的生活环境得到表现。影片的艺术技巧娴熟,人物的内心的矛盾和孤独、对人情的渴求、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以及接受改造时的痛苦思想斗争,都得到深入的展示。本片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结构上,影片采用的是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手法,保持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悬念。与人物心理相合的色调和布景,优美的画面构图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影片的成功,是各国创作人员密切合作的结果。本片获得1987年第60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曲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美工奖。

导演

当意大利人贝托鲁奇以纯粹的西方人的眼光关注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故事,他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呢? 贝托鲁奇在接受法国《首映》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说:“要是我对溥仪没有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末代皇帝

1972年当贝托鲁奇筹拍他那部惊世骇俗之作《巴黎最后的探戈》时,他的同胞也是师辈的安东尼奥尼正在处于“文革”时期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自称是“一个带着摄影机的旅行者”的安东尼奥尼遭遇了中国境内声势浩大的批判。当时贝托鲁奇声援安东尼奥尼,认为“这部描绘中国城乡诗篇的记录片《中国》是真正关于中国人的电影。”那场风波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文化的碰撞,而是当时极左思潮和西方现代思想之间发生的冲突。十多年后,当贝托鲁奇带着150名中国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国人的摄制组来到真实的中国,他在“历史”与“故事”之间,首先选择了“故事”。

演员

溥仪——尊龙

末代皇帝

尊龙10岁进入香港京剧名伶粉菊花的春秋戏剧学院(著名的香港影星萧芳芳和陈宝珠就是师出粉菊花),1969年到美国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涉足美国舞台剧之后,出演电影《龙年》让尊龙建立了国际影响度。据尊龙的助理说,当年贝托鲁奇在面试男主角时,尊龙是第一个,而且贝氏也的确是一眼就相中了气质独特的他,但是贝氏不相信这个男一号会来得这么容易,所以又在美国以及亚洲地区寻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尊龙身上。

婉蓉——陈冲

陈冲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以《小花》迷倒无数观众,初出茅庐的她轻而易举地捧走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第一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在《小花》之后,陈冲又相继主演了凡响平平的《海外赤子》和颇有争议的《苏醒》,此后便留学美国寻找她的艺术梦。比起后来居上的邬君梅,陈冲初到美国时发展并不顺利,1987年出演《末代皇帝》是一个翻身的机会。

末代皇帝

文绣——邬君梅

这部影片对于饰演王妃文绣的邬君梅来说是个通向美国的机遇。1984年上影厂拍摄由黄蜀芹执导的影片《青春万岁》,还在上中学的邬君梅首次参演,那一年她16岁。在《末代皇帝》中演技还显青涩的她当时片酬只有600元人民币。但是拍摄此片后就赴美留学,后来星途坦荡,曾在华裔女导演王颖、英国导演格林纳威的影片中担任女主角。

花絮·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第一部在获准在紫禁城内拍摄的西方电影是Lucy Jarvis1973年为NBC公司拍摄的纪录片《紫禁城》。

·溥仪的长兄溥杰和帮助溥仪完成自传的李文达都被聘为本片顾问。

·剧组还采访了一些跟溥仪有关的人,包括他的妻子、监狱长、男仆都给与了本片一些意见。

·影片一共使用了1万9千名临时演员。

·片中出现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剧组特地为他们聘请了男性服装助理来协助他们穿衣。

·为了制作朝廷上人们的假发,发型师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头发。为了登基那场戏,他的工作人员花了10天培训了50名中国员工,使他们能在两小时之内搞定2000名临时演员的假发和辫子。

·剧组聘请了一名意大利厨师为摄制组的外国成员做饭。他一共带来了2万2千瓶意大利矿泉水,450磅意大利咖啡,250加仑橄榄油和4500磅面粉。

·片场的管理非常严格,饰演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Reginald Johnston)的彼得·奥图(Peter O'Toole)有一次因为忘带通行证而被剧组拒之门外。

·为了饰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头。长官劝说他们这显示了与意大利和英国间的国际友谊,并给每名士兵发放了3.5美元的奖金。

·影片使用了1100名学生来饰演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导演贝托鲁奇花了很多长时间来给他们灌输愤怒的情绪,因为这些孩子们都体会不到文革中的那种情感。

·贝托鲁奇当时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两个拍摄计划,另一个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 Malraux)的小说《人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中国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摄,并对内容没有作任何限制。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为本片提供了他们的摄影棚和大量的临时演员,作为回报他们得到了本片的国内发行权。

·建于15世纪的面积广阔的紫禁城有着高而厚重城墙,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绝佳的隔音效果,尽管当时中国的摄制组成员还不太习惯同期录音。

·由于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连彼得·奥图都只能用自行车作为工具出入片场。

·这是第一部被美国电影协会MPAA评为PG-13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制片人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单枪匹马地为影片筹得了2500万美元资金。

·影片拍摄期间恰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但是摄制组得到了政府的优先权,使得女王无法参观紫禁城。

·影片中扮演长官的英若诚当时是中国文化部副部长。

精彩对白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Words are important.

庄士敦:语言很重要。

Pu Yi, at 15: Why are words important?

溥仪:为什么?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If you cannot say what you mean, your majesty, you will never mean what you say and a gentleman should always mean what he says.

庄士敦:如果你无法表达你的意思,殿下,你说的话就不算数,而一个绅士应该说话算话。

--------------------------------------------------------------------------------

Pu Yi, at 15: Where are your ancestors buried?

溥仪:你的祖先葬在哪?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In Scotland, your majesty.

庄士敦:在苏格兰,殿下。

Pu Yi, at 15: But then, where's your skirt? In your country, men wear short skirts, do they not?

溥仪:那你的裙子呢?在你们那男人穿短裙,不是么?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No, your majesty, Scotmen do not wear skirts. They wear kilts.

庄士敦:不是的,殿下。苏格兰人穿的不是一般裙子,而是苏格兰方格呢短裙

--------------------------------------------------------------------------------

Pu Yi, at 15: Who is this George Washington?

溥仪:乔治•华盛顿是谁?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A famous American, your majesty. A revolutionary general, the first American president.

庄士敦:一个很著名的美国人,殿下。革命领袖,第一任美国总统。

Pu Yi, at 15: Ah, like Mr. Lenin in Russia?

溥仪:哦,就像俄国的列宁先生么?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Not quite.

庄士敦:不太一样。

Pu Yi, at 15: Does he have a car?

溥仪:他有汽车么?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He lived a long time ago, your majesty.

庄士敦:他生活在很久以前,殿下。

Pu Yi, at 15: *I* want a car.

溥仪:我想有辆汽车。

--------------------------------------------------------------------------------

Pu Yi, at 15: Is it true, Mr. Johnston, that many people out there have had their heads cut off?

溥仪:庄士敦先生,许多人在那被斩首,这是真的么?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It is true, your majesty. Many heads have been chopped off. It does stop them thinking.

庄士敦:是的,殿下。许多人被斩首,这使得他们停止了思考。

--------------------------------------------------------------------------------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The Emperor has been a prisoner in his own palace since the day that he was crowned, and has remained a prisoner since he abdicated. But now he's growing up, he may wonder why he's the only person in China who may not walk out of his own front door. I think the Emperor is the loneliest boy on Earth.

庄士敦:皇帝自从登基那天就成为了自己领地里的囚徒,在退位后仍是。但是现在他长大了,他会问为什么他是所有中国人中唯一一个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门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

The Governor: (setting a recurring theme of imprisonment throughout the film)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长官:(始终以关押者形象出现)开门!开门!开门!……开门!

穿帮镜头·当庄士敦跟溥仪互道再见后,庄士敦身后跟随着乐师,这时能够看见投射在玻璃上的影子。

·庄士敦1931年乘船离开中国时,售票点的窗子上能看到用简体中文写的工作时间。而那个年代用的应该是繁体字。

·当王妃生产时,你能听到婴儿的哭声,但出现在镜头里的婴儿却是安静的表情。

人物介绍【简介】

光绪34年(1908年)10月,光绪、慈禧先后病笃。慈禧死到临头仍念念不忘把持政柄,突然决定立溥仪为嗣,并于10月20日发下“懿旨”,召溥仪入宫。结果演出了一场溥仪大哭殿的闹剧。

溥仪闹殿后的第三天,慈禧就一命呜呼了。慈禧死后举行了正式的国丧。消息传开,许多有钱的中国人群集卖唱的园子里(妓院的俗称),公开欢庆。两周后,12月2日,溥仪登基。

登基大典融宗教与世俗于一体:乐师、太监和牧师集结在太和殿,溥仪被放在又高又大的皇座上。12月2日那天,天气奇冷,溥仪又惊又冷,浑身打颤。侍卫内大臣和文武百官列队,一个个到他面前宣誓效忠。王妈是唯一能管住他的人,只有跟她在一起,溥仪才安心,但那天却不准她参加大典。诏书要求既是父亲又是摄政王的醇亲王载沣陪伴溥仪参加这场冗长、可怕、任何3岁孩子都费解的礼仪。

“我感到拖沓、沉闷,”溥仪后来写道,“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亲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要这个,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喊也越来越响。我的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他说这话意在安慰我,却给文武百官留下了惨淡的印象,他们把这看作是不祥之兆。”

【生平档案】

溥仪(1906一1967),中国清朝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清入关后第十代皇帝。道光帝曾孙,酵亲王载沣子,姓爱新觉罗,字浩然,英文名亨利。满族。1908年 11月14日 , 被立为嗣皇帝,授载沣为摄政王,年号宣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

第一项《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共8款:(1)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2)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3)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4)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5)光绪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6)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7)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8)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第二项《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共4条:(1)王公世爵概仍其旧;(2)皇族具有与国民同等的权利;(3)皇族私产一体保护;(4)皇族免服兵役之义务。

第三项《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共7条:(1)与汉人平等;(2)保护其私有财产;(3)王公世爵概仍其旧;(4)民国政府为生活过艰的王公代筹生计;(5)先筹八旗生计,在未筹定前,其俸饷仍旧支放;(6)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7)听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1917年7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接受他的奏请,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见张勋复辟)。

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皇帝称号并将其驱逐出宫.修改后的清室优待条件是:

“今大清皇帝欲贯彻五族共和之精神,不愿违反民国之各种规章制度仍存于今日,特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如左:

一、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权利。

二、自本条件修改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

三、清室按照原优待条件,即日移出禁宫,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

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五、其一切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当归民国政府所有。”

溥仪先搬进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馆。1925年2 月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 ,继续进行复辟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 。 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 ,改元康德。溥仪于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 ,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份,先后两次访问日本。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 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5年。

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 ,1959年12月4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7年10月17日因患尿毒症卒于北京。终年六十二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后迁葬于河北省易县。著有《我的前半生》。

人物回忆

清皇族后裔毓嶦:忆末代皇帝溥仪

毓嶦的身世

毓嶦和溥仪都是道光皇帝的后代,道光皇帝有七个儿子,继承皇位的咸丰是皇四子,被封为恭亲王的奕䜣(也就是毓嶦的曾祖父)是皇六子,皇七子醇亲王就是溥仪的祖父。所以从辈分讲,毓嶦是溥仪的下一辈,他们是叔侄关系。

末代皇帝

毓嶦1923年出生在大连。毓嶦他们家怎么从北京“流落”到大连?这还有一个故事。当年咸丰赐给“恭亲王”奕欣一柄白虹刀,这把刀有点像现在常说的“尚方宝剑”的威力,可以先斩后奏。有人说这把刀曾杀过史可法,不过毓嶦至今还没找到过证据。白虹刀后来传到他父亲溥伟手中。光绪临死前,让摄政王载沣杀掉袁世凯。他父亲说,我可以用这把白虹刀杀袁世凯。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清朝内部一时犹豫,袁世凯没有杀成,反而做了大总统。他父亲怕袁世凯报复,就跑到德国的租界地青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岛又被日本占了,但在1922年还给了民国,既反对共和、又想复辟的父亲只好搬到了大连。

毓嶦记得小时候,这把刀就在大连的家中收藏着。毓嶦他们家就住在海边,可能是潮气太大,刀上长满了锈。这和清末时期乾清门的侍卫带的刀差不多,都是锈得都拔不出来。后来找到常在毓嶦他们家门口转的一个磨刀的老白俄――他用一个木头架子,安上一个大轮子,下边有个踏板,类似缝纫机,一踩起来带着砂轮转,把锈磨掉后,白虹刀还亮了许多。

他父亲到大连后,住在日本东拓(东洋拓植株式会社)给盖的房子,在大连黑石礁附近,一座很大的洋房。1936年他父亲去世后,连地带房都没钱还,后来就被“东拓”收走了。毓嶦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回大连时,那幢房子还在;90年代第二次去,房子已被拆了。

毓嶦他们在大连生活时,“满洲国”一年给他父亲一万块钱的生活费,几乎等于平均一个月800多块大洋,生活肯定比普通人家过得充裕一些。但他父亲以前是住在恭王府里的人,到了大连,还摆出王府的架子――很大的一个楼,这么一大口家,还有佣人、厨子、司机,他父亲每月花几百块钱聘一个秘书帮他处理事情,家里的开支太大。

当然,说起来北京的“恭王府”曾经是毓嶦他们家的。后来有人问他,对恭王府“你家”有什么印象?他说我能有什么印象?!1957年毓嶦从抚顺战犯管理所放出来,人家溥仪是特赦回北京,到哪儿都有安排。毓嶦他们放出来时,人家只给20块钱,问一句:“家在哪儿?”“北京。”给一张回北京的票就来了。那是毓嶦第一次进北京,住在什刹海附近的南关房,离恭王府非常近。那时候看恭王府,觉得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毓嶦吃饭还没着落呢!

与溥仪在长春

他父亲是1936年去世的。依然按照前清王室规定,毓嶦带着三件传家宝――咸丰皇帝的密谕、大阅御用的紫宝石黄丝腰带和那把白虹刀,前往长春,追随溥仪。其实毓嶦到长春溥仪那儿念书,也是为了带出一张嘴,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毓嶦到了长春后,溥仪将毓嶦母亲和两个弟弟也接过去了,每个月还给一定的生活费。

溥仪在长春办了个私塾,还是抱着复兴大清国的梦想,他想先培养出心腹,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回来之后,到伪满军队里当官,这样伪满军队就成了他的嫡系。1937年毓嶦到长春时,私塾里有五个学生。除了汉语、数理化、历史课等,毓嶦来的第二年赶上开英语课,老师陈承翰是溥仪二妹夫的舅舅,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毓嶦他们都是从ABCD开始学的,读的课本叫《New Crown》。学了两年后,太平洋战争打起来了,溥仪怕日本人说他亲美,就不让毓嶦他们学英语了

私塾里有一堂特殊的课是溥仪亲自给上的,专讲雍正的上谕,因为溥仪最崇拜雍正皇帝,反对结党营私,溥仪本人就有些“谈党色变”,当时伪执政时期日本人就要成立“协和党”,溥仪就害怕听见“党”字,坚决反对,所以日本人把它改为“协和会”,虽然是换汤不换药,但溥仪就同意了。

溥仪也是个“三分钟热情”的人,那时他新买了打字机、油印机,想图个新鲜。他不会打字,宫府内的打字员正好是毓嶦他们的远亲,溥仪就把他叫到缉熙楼上来看着他打字;溥仪用打字蜡纸在玻璃板上用复写笔抄的雍正上谕,再油印出来。溥仪也没长性,没讲几课,他就停了。

溥仪给毓嶦他们上的第一课是雍正的《朋党论》。学《朋党论》不能白学,要用实际行动表示毓嶦他们绝不结党营私,怎么表示呢?就要人人互相监视,对其他人的一言一行随时要向溥仪打小报告。毓嶦他们几个学生其实都是同族宗亲,但到最后都变成了非公事不言,都怕给小报告;而毓嶦他们这些学生,要对他无限忠诚,绝对不许说假话。后来有的学生年岁大了,结了婚,溥仪高兴了会问一句:“昨天回家和你媳妇……”学生也得如实回禀,不然就犯了欺君之罪。

溥仪的疑心重。他可能听了很多传闻,比如汪精卫到日本治病后死在那里,吴佩孚也在日本治死了,溥仪听了,总是害怕日本人安窃听器或是害他。他那段时间比较苦闷烦躁,经常打毓嶦他们出气。溥仪有一次得了痔疮,买了不少药,毓嶦那时还小,看到这种药很稀奇,随口说了句:“这药很像个枪弹!”这立即触动了溥仪的忌讳,“这不是咒我吃枪弹吗?”于是毓嶦狠狠挨了一顿板子。溥仪那时候没有生杀大权,毓嶦相信,如果有,他肯定把毓嶦拉出去毙了。皇上杀个人算什么呀?

在溥仪身边“不胜小心”——他喜怒无常,你真的是没法小心。有一次溥仪有点感冒,发了点烧,要避风。你在他身边看报,翻过来看另外一版,就这点风,也能让他“龙颜大怒”:“你不知道我在避风吗?用报纸在我身边扇风,是不想让我快点好吧?”于是赶紧趴在地上请罪、磕头。

以前毓嶦他们对溥仪一概叫皇上,直到改造后才改口叫“大叔”。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到了数百人,都用的真名实姓,但唯独毓嶦他们三个“毓嶦”字辈的,他都给化了名,毓嶦在这本书里就是那个“小固”,至于为什么把毓嶦他们“三小”用了化名,毓嶦还从来没有问过他。

“溥仪不是同性恋”

1937年初毓嶦到长春时,有一次溥仪在西花园东屋里举行家宴,他的弟、妹、妹夫们还有毓嶦他们几个学生都参加了,毓嶦在这次家宴上第一次见到了“皇后”婉容:她特别瘦,脸上化了妆,烫了发,穿件绿色丝绒的花旗袍,旗袍的面料特软。

那天吃的是西餐,毓嶦他们只顾低头吃,也不敢乱看。溥仪向婉容介绍了毓嶦,说“这是恭亲王溥伟的儿子”——如果论辈分,毓嶦和婉容的外祖父毓朗是一辈。那时候婉容还可以出来参加宴会,溥仪的妹妹们有时也到她那边去。

那时溥仪住的缉熙楼是一幢两边对称的二层建筑,西半部是“帝居”,东半部是“后居”,有点老死不往来的势头。婉容的饮食起居由几个女佣人伺候着,还有一个太监,也是个大烟鬼,他们住在东厢房,有时偶尔靠近了东半部,就能闻见由门缝里飘出来的鸦片烟味,混杂了屋子里的各种怪味,实在是熏死人!

毓嶦第二次见婉容是在几年后的一天,毓嶦正随着溥仪上缉熙楼,刚上了一半,溥仪忽然朝对面一指,毓嶦一看,婉容正站在那边,蓬散着头发,穿着一件土黄色的睡袍,骨瘦如柴,满脸是鸦片烟灰的颜色,样子很是吓人。毓嶦也不敢多看,也不知溥仪作何感想。

在伪满洲国最后一周的日子里,苏联的飞机天天晚上飞到长春空袭,每一次空袭警报后,溥仪就带着后来的“贵人”李玉琴钻进防空洞,却从来没有叫过“皇后”婉容,看来在他眼里早就没有这个妻子了。

毓嶦想婉容的不幸,溥仪也有责任。关于溥仪,后来有很多传言,但毓嶦可以肯定地说,溥仪不是同性恋。婚姻悲剧的根源在于他身体上的原因,其实写两个英文字母:ED,就明白了。

在毓嶦去长春之前,曾听他父亲讲过,有一年他去长春祝贺溥仪生日时,正好遇到溥仪生父——醇亲王载沣,还有其他从北京来的清廷遗老遗少们。他们当然谈到了皇嗣问题。清宫自同治皇帝以后就再没生过皇子,那时候溥仪也正是壮年,这些遗老遗少们的希望都寄托于“今上”了。那时大家都认为不生孩子的过错在女人,所以想让溥仪的父亲出面劝溥仪再娶一房。据毓嶦父亲说,王爷听了大家的请求之后,又摇头又摆手。“知子莫若父”,当时毓嶦父亲哪里知道溥仪的难言之隐呢!

溥仪后来在长春又找了谭玉龄,谭玉龄在北京不过是个中学生,十七八岁,但毓嶦看见她时,烫着头发、丝袜、高跟鞋,穿着很讲究的旗袍,完全是一副少奶奶的模样。吃饭时,毓嶦他们陪着溥仪,而谭玉龄由溥仪的妹妹们陪着,男女不同席。

溥仪在回忆录里说谭玉龄的死,“对毓嶦至今还是个谜”,毓嶦倒觉得,谭玉龄究竟得的什么病才是个谜。很多人说谭玉龄的死是日本人害死的,毓嶦如果说谭玉龄不是被日本人所害,毓嶦也没有证据,但毓嶦可以这样说:如果谭玉龄不找日本医生治病,她当时的病情十有八九也要死。

谭玉龄死后,吉冈安直一直张罗着给溥仪找日本女人。毓嶦那时在溥仪寝宫的桌子上,看到过一些女学生们的相片,都贴在一份“体检表”上,大概有20多份,但毓嶦也不敢正视,只能偷偷瞥一眼。

过了一段时间,在原本为皇后设计的“同德殿”的二层,本来是空白,忽然摆上了一张双人床;有一天毓嶦从缉熙楼后门出来,见到穿着中式花衣的女孩子,正在接受消毒——就是往身上和脚底下喷石碳酸液,然后就去了同德殿。晚饭时,一个女佣向溥仪汇报“奴才小姐”今天如何如何;过了没多久,女佣汇报时,突然改口“奴才贵人”,毓嶦他们明白,已经封李玉琴为贵人了。

溥仪纳了新贵人,也没见他的生活有何变化,毓嶦好像也从来没见过他在李玉琴的同德殿留宿,而且也没有和李玉琴一起吃过饭。溥仪高兴的时候,偶尔也讲讲李玉琴,说她现在也学会消毒了,比如有个苍蝇落在手上,她马上就用酒精棉球擦擦。这当然是溥仪“言传身教”的结果了。

不知为什么,溥仪在《毓嶦的前半生》里,对李玉琴提得很少,对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离婚的事也都删掉了。李玉琴后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见过溥仪两三次,最后一次是下定决心离婚而来的,管理所特别破例留她在管理所住一宿,想帮溥仪做最后的努力。但留宿的结果,恰恰相反,似乎更促成了李玉琴离婚的决心。她从1943年进了伪皇宫到1945年8月两年多的时间,毓嶦只见他们分楼而居,不知是否曾真的同床共枕过。也许在战犯管理所的这一次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

毓嶦再见到李玉琴是20年后的事了。溥仪被特赦回北京后,当上了全国政协的文史委员会委员。有一次已在长春图书馆工作的李玉琴来北京,想见溥仪。溥仪那时还没有结婚,李玉琴早就又结了婚,孩子也大了。怕单独见面不太合适,就把毓嶦和毓岩找来作陪。

那时候溥仪住在全国政协的宿舍里,毓嶦他们陪着李玉琴去了。寒暄几句后,没有什么可说的。毓嶦和李玉琴坐在沙发上随便翻看画报,毓嶦突然想:这要在20年前,溥仪不把毓嶦打个半死才怪呢。

“末代皇帝”的最后

从1937年到长春,一直到1957年1月离开战犯管理所,毓嶦和溥仪一起整整20年。其中付出“十年铁窗”的代价,毓嶦这一辈子,算是为溥仪牺牲了。

从抚顺回到北京,大家和溥仪见面,但叔侄关系平平。1961年初,溥仪到了全国政协,毓嶦那时在大兴一农场劳动,每个月公休四天,进城回家,有时就去政协找溥仪,那时也没有电话事先联系,好在他和毓嶦一样都是独身,倒也容易见面。

大概是1961年年底,毓嶦有一次到政协去看溥仪,他正好要穿大衣外出。毓嶦还没来得及问他去哪儿。他的街坊赵大爷也在屋里,对毓嶦说:“这人啊,要是一搞上对象,就和往常大不一样啦!你看,这么大冷的天,一早就往外跑。”毓嶦一下子明白怎么回事,赶紧告辞出来。后来听说溥仪和李淑贤结了婚,不过他也没邀请毓嶦。

1963年,毓嶦结了婚。本来毓嶦不想告诉任何人,但母亲还是告诉了溥仪。后来溥仪和李淑贤夫妇到毓嶦家贺喜,毓嶦也没见着。溥仪送了毓嶦一个铁皮暖瓶,上面印了一个古代美人,这在当时已算很讲究的了,因为一般的都是竹子套的。

后来一个朋友到毓嶦家看到这个暖瓶,告诉毓嶦这是溥仪结婚时别人送的礼物,但他嫌古代美人属于“四旧”,不太好,一直没用,又送给了毓嶦。看来溥仪的脑筋真是够“新潮”的!但毓嶦也没几个钱,“四旧”就“四旧”吧,裁了个红纸条写上“破旧立新”四个大字,贴到大美人身上,接着用。

溥仪在“文革”中得了肾癌,手术切除了一个后没多久,另一个肾也出现了癌细胞,最后在60岁那年死于尿毒症。溥仪临死前也没得安生,他的那本《我的前半生》被翻译成好几种外文,发行量那么大,结果成了“大毒草”,他带着病还得批自己的“大毒草”。

在长春,李玉琴的兄嫂被红卫兵打成了“皇亲国戚”。李玉琴为此专门带着她的嫂子和一名红卫兵,来到北京找溥仪,证明她的娘家在伪满时期不是皇亲国戚。那时候溥仪正在协和医院住院呢,但谁还关心这个“牛鬼蛇神”呢?李玉琴在她的回忆录里说,他们为了弄这个证明,在北京前后呆了80多天,也就是说把住院的溥仪给折腾了两个多月。

溥仪死后,骨灰本来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一个姓张的老板在河北易县西陵附近买了块地,建了“华龙陵园”。经人介绍,张老板认识了李淑贤。不知怎么谈的条件,劝李淑贤把溥仪骨灰搬过去。盖了三个坟头,除了溥仪和李淑贤外,还有一个是为了葬谭玉龄。1995年1月26日这天,溥仪的骨灰下葬到这里。

细心的人都能看出来,当时只有李淑贤一个人抱着骨灰盒,没有爱新觉罗家族的其他人前来送葬,因为大家都反对把溥仪的骨灰由八宝山移走。谭玉龄死后就停在长春的般若寺,抗战胜利后给火化了,把骨灰带回北京,放在溥修家中,等到溥仪回北京后,骨灰又交还给溥仪保存。溥仪结婚后不久,有一天李淑贤告诉他,说自己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一个穿白色长袍的女人。溥仪没办法,只好把骨灰交给毓嵣保管。“文革”后,毓嵣也被清出北京,他在房子的墙脚挖了个坑,把谭玉龄的骨灰暂时放在那儿。现在,谭的骨灰保存在长春伪皇宫里,不知将来在哪儿安葬。

1997年,李淑贤也因癌症去世了。但她临死前,却说自己不想葬在溥仪那儿了。她说,溥仪生前给人当了半辈子傀儡,死后我不能再让他当招牌了,我的骨灰坚决不和溥仪葬在一起,我要去八宝山。现在他俩都走了,也没什么直系亲属,溥仪的身后事现在也只能就这样搁着,所以毓嶦给溥仪作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是:“可怜秋月一茔孤。”(本文原名《毓嶦:我所知道的溥仪》)

相关影评

第六十届(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片长218分钟。该片用闪回的手法来表现溥仪的一生,在3小时38分钟内讲述60年的事情。该片在西方上映后。立即掀起了“中国热”。1988年,第60届奥斯卡奖颁奖揭晓,《末代皇帝》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最佳作曲、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美工9项奖。

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为什么要拍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1987年,法国《首映》杂志记者在采访贝尔托鲁齐时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作了肯定的回答,“这是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溥仪已成为历史,他象征着一种观念,即通过教育,-个人能得到彻底改变。”贝尔托鲁齐在同一天采访的谈话中还直言不讳地谈到“要是我对溥仪没有这种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好斗性。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贝尔托鲁齐身为一个艺术家,凭藉自己的良心和真诚说出的这番话,虽不能完全有助于我们去深刻理解溥仪这个在中国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给予了我们某种启迪,溥仪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贝尔托鲁齐从艺术的角度窥见的那个溥仪与现实中真实的溥仪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溥仪的一生却是同中国动乱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溥仪从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后,亲眼目睹过去那些改造他的人如今被视为“牛鬼蛇神”从人的地位上驱赶下来,这是历史对人的命运的一次嘲弄。

《末代皇帝》的背景材料主要来源于溥仪生前所着的《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清宫档案史料。整个摄制组是一个共同创作的集体:150名中国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国人,另外还有30名翻译人员。

剧情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监狱里遇见了他的胞弟溥杰,于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养心殿院中,溥仪和溥杰玩得正起劲。他已长到6岁,但还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经懂得手上握有无上的权力,并开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监们。这时传来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仪被废黜,他只是“紫禁城内的皇上”了。

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受聘入宫,14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士敦任教的4年里,溥仪不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发生改变:学会了骑自行车,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服,学会了跳舞、打网球,并且朦胧地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尽管他在1922年仍按旧制娶了婉容为“皇后”,文绣为“皇妃”,他的心已飞向英国、飞向牛津大学。

镜头又闪回监狱。溥仪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历史:

1924年夏天,一队冯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围了故宫,迫令溥仪迁出紫禁城。溥仪在庄士敦陪同下,带着婉蓉和文绣第一次进入了宫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护下,溥仪到了天津。不久后,文绣耻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紧了对溥仪的控制,女特务川岛芳子被派驻在婉容身边,庄士敦也不得不于1931年离开了溥仪。1934年,日本侵吞了东北三省后,便要求溥仪出任所谓“满洲国”的皇帝。一心想复辟的溥仪不顾婉容,陈宝琛等人的劝戒,以“中国背弃了我”为理由自愿去长春登上了“满洲国皇帝”的宝座。婉容自甘堕落,吸上了鸦片,和溥仪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她和司机的奸情败露,私生的孩子被烧死后,她精神失常,被日本人送走了。溥仪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冈的监护下,尝够了当儿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满洲国”解体,溥仪出逃未遂,在长春机场上被苏军俘获,才结束了他的丑恶的“前半生”。

在溥仪交代他的罪恶历史时,镜头不时回到监狱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关押期间,溥仪已从一个连衣服都不会穿的“皇上”锻炼成一个能自理生活并从事一些轻微劳动的平民。1959年,溥仪被特赦了。

溥仪获释后在北京植物园任职。8年后的某一天,“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生活中的一切秩序,甚至连红绿灯的含义也都被颠倒了过来,溥仪在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忽然遇到了一队被红卫兵押着游街的“牛鬼蛇神”。溥仪无比惊讶地发现,在那头戴高帽、脖上挂著名牌的一群人中,居然有当年战犯管理所的所长。溥仪急忙上前告诉红卫兵说,“同志,你们一定弄错了,我认识这个人,他是好人。”红卫兵回答说:“帝国主义者!反革命分子!叛国者!”被搅糊涂了的溥仪独行来到故宫博物院。这里已没有游人。他独自登上太和殿,告诉在那的故宫门卫的儿子说,“我是中国的皇帝”。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宝座的座垫下掏出了50年前从陈宝琛那里取来的蝈蝈笼子。在红红的夕照下,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

今天,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参观这个过去皇帝的宫殿,在雄伟的太和殿前几乎每个导游都会向他们的游客介绍:“这是太和殿,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3岁的时候在这里登基,1967年,他在北京逝世……”

导演介绍中文名: 贝纳多·贝托鲁奇

英文名: Bernardo Bertolucci

性 别: 男

生 日: 1941-3-16

出生于意大利的帕尔马。早在24岁时,他便导演了轰动一时的影片《革命前夕》(《Before the Revolution》1964),并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

导演作品

戏梦巴黎 The Dreamers (2003) (这片子在《看电影》里被译作"梦想家")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围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谬人的悲剧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后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福音书 Amore e rabbia (1969)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编剧作品

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围城 Besieged (1998)

偷香 Stealing Beauty (1996)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1993)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 (1990)

末代皇帝 Last Emperor, The (1987)

荒谬人的悲剧 Tragedia di un uomo ridicolo (1981)

月神 Luna, La (1979)

一九零零 1900 (1976)

巴黎最后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同流者 Conformista, Il (1970)

狂沙十万里 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

革命前夕 Prima della rivoluzione (1964)

电影原声艺术家:Su Cong苏聪

David Byrne大卫·拜恩

Sakamoto Ryuichi坂本龙一

年代:1987

类别:各类原声专辑

国家/地区:美国

定义电影《末代皇帝》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里面的演员是中国的,场地是中国的,故事情节是中国的,但不能算是中国电影,它曾获得1987年奥斯卡九项提名,九项全拿的殊荣,但这个殊荣是由一个老外导演创造的。或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该片上映以来,国内闻其名者不多,而央视在介绍该片的时候也有刻意贬低他的意思——就稍微提及一下苏聪凭该电影拿到奥斯卡金人。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有星级评选,该电影可谓经典的上选,而其中的原声音乐,更是经典中的上上选。

先谈谈电影。

皇帝,这个职位的诞生不一定是政治的产物,而应该是凝聚了男人的最终幻想——它代表了“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利,身后有三千佳丽,还有一个别称叫“万岁”,其中的任何一项对男人来讲都显得极有诱惑。用电影里的台词来说便是:“万岁,您可以做任何事。”但对末代皇帝溥仪来讲则不然,皇帝的身份从不曾带给他真正的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直到后来他成为日本人操纵的傀儡皇帝,他从来没有真正能够为自己做主过,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甚至包括他娶的女人。他的身边充满的阴谋和欺骗。从他三岁登基到五十三岁得到释放,半个世纪里,溥仪给人的印象竟是犹如囚徒一般,他一直经历着失去:亲情、自由、爱情、尊严……他的一生都在被命运推着走,却始终无可奈何。被人赶来赶去,从故宫到天津,从天津到满洲里,最后竟沦为阶下囚,到抚顺看守所。另一个别称叫“战犯”。有句名词叫“物是人非”,对溥仪来说则是“人是物非”矣。

提到“物非”,我很欣赏和佩服导演的功力。首先是色彩上。紫禁城油画般的鲜红与金黄,国民政府灯光中的昏淡与苍白,文革那宣传画般的绿色与红色。另外还有紫禁城上空华丽苍凉的落日,伪满洲国皇宫内漫天飘扬的飞雪,抚顺战犯管理所床前彻夜明亮的月光,都让人难忘。但让人叹服的是在细节上,溥仪的一生正是处于中国政治和思想上风云变幻的时期,本来影片只是溥仪的个人传记而已,但导演用镜头置一个人的命运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下。一下子就显得恢宏了起来。影片的主题其实是人与历史的关系。镜头中的故宫青砖红墙的真实质感,光影班驳的森严殿宇,都平添了影片的历史厚度,从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也可以看出深意。从登基时盛大百官跪拜礼仪到文革时的红卫兵高举牌匾,高喊口号,并大跳忠字舞,让人觉得其实历史恍若一个轮回——改了朝代,却又出了另一个“万岁”。而通过那只历经半个世纪的蝈蝈的串联,更是让人觉得其实人生也恍若轮回梦境。蝈蝈的镜头真堪称神来之笔,尤其难忘尊龙的笑容——他颤巍巍的走向龙椅,上面承载了儿童和少年时代的回忆。冲红领巾小孩一笑,显得有点纯真,又带点神秘。最后“溥仪”成了导游口中的说辞,从此隐没于历史当中,镜头移向龙椅定格,实在让人顿生慨叹。

想起李煜的一首词: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但是,导演并没有冷冰冰的只是讲述历史而已,而是对这位皇帝充满同情之心。从影片中有三次溥仪追逐和奔跑,试图挽回他所失去的亲人。却都被门卫所禁的镜头可以看得出来。他喊道:“open the door……”。这段插曲是配乐中的经典之一,这句台词也充满了无尽的愤恨和无奈。我也由于这个镜头开始觉得老外的“Forbidden City”这个称呼值得玩味。也正是由于导演的抱着强烈的同情之心,电影配乐才算真正的出彩。

有人说《末代皇帝》是中国题材拍给西方人看的电影,当年它拿下1987年奥斯卡最佳原声大奖,可见当年其受到西方人的认可,后来有很多国内的电视剧(包括《戏说乾隆》)引用之,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听,还是那么打动人心。甚至最近佳洁士的广告都还在引用那首宫廷乐,可见经典是岁月磨灭不掉的。

负责为本片作曲的有三个人,包括:中国的苏聪、日本的坂本龙一、和英国的 David Byrne 大卫·拜恩。其中阪本龙一的音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国内观众最熟悉的序曲则是 David Byrne 的作品。三人的出身和音乐风格各异,却能够发挥出东西方文化撞击之后又能水乳交融的神奇效果。

坂本龙一的作品比较接近西方交响乐的质感,不过在苏聪以精湛的琵琶编曲加以润色之下,十分成功的散发出中国音乐的神韵,使得坂本龙一的音乐不仅具有西方交响作曲的史诗美感,同时也细腻的流露出东方音乐独有的韵味。

苏聪主要是应坂本龙一之邀,为他的音乐做琵琶编曲的工作,另外也以其中国人的背景为电影加入切合时势的红卫兵音乐,真正由苏聪作曲的作品只有《Lunch》。

【配乐特点】

《末代皇帝》的电影音乐分别在东京,纽约与伦敦完成录制,并由海顿·宾达以及汉斯·季默等人为唱片的发行做最后的整合与编辑。

影片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溥仪在战犯关押所的经历,即现实时空;另外一条是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的经历,为过去时空。而整部电影的配乐均集中在过去时空,现实时空中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乐曲,我想可能是导演为了保持现实时空里阴郁、沉重的调子所做的处理吧。(以上全文zuoboday

1First Coronation 登基 - 坂本龙一

2Open The Door 开门 - 坂本龙一

3Where Is Armo? 阿毛在哪儿 - 坂本龙一

4Picking Up Brides 娶亲 - 坂本龙一

5The 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I 主题变奏曲1 - 坂本龙一

6Rain (I Want A Divorce) 雨(我要离婚) - 坂本龙一

7The Baby (Was Born Death) 孩子(生下来就死了) - 坂本龙一

8The 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II 主题变奏曲2 - 坂本龙一

9The Last Emperor: Theme 主题曲 - 坂本龙一

10Main Title Theme (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主题曲 - David Byrne 大卫·拜恩

11Picking A Bride 选妃 - David Byrne 大卫·拜恩

12Bed 床 - David Byrne 大卫·拜恩

13Wind, Rain & Water 风,雨和水 - David Byrne 大卫·拜恩

14Paper Emperor 折纸皇帝 - David Byrne 大卫·拜恩

15Lunch 午餐 - 苏聪

16Red Guard 红卫兵

17The Emperor's Waltz 皇帝的华尔兹 - 约翰·斯特劳斯

18The Red Guard Dance 忠字舞/红卫兵之舞

二、电视剧【简介】

1988年继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在当时轰动一时。陈道明凭此剧荣获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这是一部符合大多数观众心理期待和历史常识的历史传记剧,是对历史的极大尊重,是一个最接近生活原型的溥仪。

【出演者】

溥仪…张萌(幼年时代)、蔡远航(少年时代)、陈道明(青年时代)、朱旭(老年时代)

婉容…罗歴歌

文繍…郑天玮

谭玉齢…郭宵珍

李玉琴…黄月美

醇亲王…蓝天野

瓜尔佳氏(溥仪の母)…穆宁

刘佳氏(溥仪の祖母)…呉淑昆

王焦氏(溥仪の乳母)…陈丽明

溥杰…田鹏(幼年时代)、杨斌(青年时代)、马建(老年时代)

嵯峨浩…陈松

西太后…朱琳

隆裕太后…梁月军

光绪帝…杨立新

瑾妃(端康太妃)…刘骏

庆亲王…童超

恭亲王…刘亜军

陈宝琛…呉雪

良弼…谭宗尧

李莲英…刘国祥

小徳张…于志寛

张谦和…牛星丽

文珊(文繍の妹)…刘赫男

袁世凯…李大千

袁克定(袁世凯の子)…李春立

郑孝胥…厳飞

张景恵…卢永

孙文…石维坚

蒋介石…赵恒多

张作霖…呉尔扬

康有为…修宗迪

张勲…杨宝琮

胡适…曺世骁

冯玉祥…于守金

鹿锺麟…仲継亮

小瑞(溥仪の甥)…刘跃→张彤

小秀(溥仪の甥)…薛民→张威

小固(溥仪の甥)…何洪港

レジナルド・ジョンストン…賛米特

グリゴリー・セミョーノフ…龙万霊

ウィリアム・ウェブ裁判长…马尔丁斯

ジョセフ・キーナン検事…米尔顿・霍尔斯担

ベン・ブルース・ブレイクニー弁护人…白瑞理

吉冈安直…胡浩

土肥原贤二…陈东

菱刈隆…纪维时

山田乙三…李嘉宝

驹井徳三…张挺

桥本虎之助…赵蔚彬

板垣征四郎…刘龙

小野寺教授…田継海

戦犯収容所长…李黙然

贺龙…王天鹏

陈毅…魏启明

周恩来…紫云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