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沋河
沋河本来就有东西两个源头,东源头叫清水河,出自东南的玄象山,也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倒虎山,流经花园至史家村;西源头叫稠水河,出自石鼓山西南峪中,峪水并非一出山即为稠水,自源头至阳郭姜洞坡这二十多里,皆为清水,姜洞坡以下至史家村的十多里内,因河水穿行于黄土台塬之间,泥沙俱下,河水开始变稠,这与当地的地质状况、水土保持、绿化植被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清、稠二水流至史家村合流成沋河,这样在沋河的上游就形成了清水河、稠水河东西两个主河道。而据郦老先生的《水经注》中记载:“沋水南出倒虎山(即玄象山)”,很显然是不够准确的。
绿化河岸沋河水库南山支流上的一座中型水库,坝址位于渭南市区以南4.5公里的蒋家村,控制流域面积224km2。水库于1959年动工,1960年截流,1963年投入运用。水库原设计以灌溉为主,结合城市防洪、兼顾养殖,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和经济发展,目前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和农业灌溉的综合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沋河水库原设计总库容2430万m3,有效库容1165万m3,1992年有效库容淤积量已达787万m3。橡胶坝投入运用后,挡水位抬高3m,目前有效库容为833万m3。
沋河水库自建成蓄水运行,四十余年来为渭南市区供水、城市防洪、农田灌溉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对削减南山支流洪峰,减轻渭河的洪水压力,拦截粗颗粒泥沙进入三门峡库区起到了很大作用,成为渭南市供水的水源工程。
水库一、水源保护区概况沋河水库自1994年10月向渭河化肥厂供水,年供水1176万立方米,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沋河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陕政办发[1999]33号),并于2000年10月向南水厂供水,年供水300万立方米。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颁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保护区分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水质主要是保证饮用水卫生的要求,二级保护区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在出现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而准保护区则是为了在保障水源水质的情况下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其提出一定的防护要求来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沋河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包括黄土台塬区和丘陵沟壑区沋河集水区,南北从水库大坝至沋河源头(包括源出于秦岭山脉二郎山的清水河和源出于石鼓山南的稠水河)以及箭峪水库及其集水区,总面积约255.1km2。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二、水源保护区现状调查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沋河水库管理处在水源水质保护方面高度重视,进行了设立隔离网、库区两岸清拣垃圾、水上巡查、增建宣传标语、种树种草、加强库区周边绿化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水库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正常开展。
由于历史原因,水库建成于60年代,城区供水开始于90年代,水源地一类保护区内居住着徐家、宋家、雷家、张嘴、张坡、周坡6个大队14个自然村3568人,农村垃圾及废弃物随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库内,耕地施肥经雨水冲刷也进入库区;库区东西两岸分别有西南铁路、渭花公路穿越一类保护区并长距离经过流域,货物运输、旅客、游人也给水源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别是一、二类保护区距离城区仅4~6公里,钓鱼游乐人群也给水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三、研究思路沋河水库水质之优劣直接关系到渭南市全市人民的健康,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止水污染,是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任务。为此,在临渭区水务局娄连科局长、叶涛副局长的安排下,结合本人的专业方向,此次挂职重点要解决的实际课题拟定为沋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现状调研与保护对策研究。
自6月26日上任以来,在沋河水库管理处曲宏民主任及其他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下,对沋河水库库区、水库上游保护区及相关流域进行了现场调查,查阅了由水库管理处提供的大量的档案资料,并在参考了相关文献和其他工程实例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为:在沋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水质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