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黑边
黑边(Letter box)为画面中显示的影像除正常画面外,在原摄影画面四周多了黑边,此黑边是由于原始画面与显示画面的尺寸规格不同,在转换后造成的,一般略称为LB。
其名称由来是因为画面中,有效画面的形状与密封后信件形状相似的原因。(详细解释可参考后述的名称由来部分)
另外在动画影像中无效的空白画面(通常为黑边)外,有时会有人仅仅把有效部分的画面定义为黑边,这是错误的。只有在多余的空白画面与有效画面合起来的全体画面,其形状才符合本字的解释。
概要在多媒体影像上,在发展的途中有提出并制定了几个基准画面尺寸。目前可概分为标准(Standard)、宽屏幕(Vista)、电影宽屏幕(CinemaScope)三种类型,这几种其画面尺寸与长宽比各有差异。 电视放送的节目与影片、DVD、影像处理软件等多媒体制作与画面显示尺寸与各种播放机器的规格也以此为基准。对应关系为,标准尺寸比例为4:3、宽屏幕为16:9。因此为了对应相对的作品必须有相对应的设备,为解决此问题产生了几种画面转换技术,其中之一就是称为黑边(Letter box)的技术。(相关联的技术还有Pillar Box、Squeeze,详细请参考该名词解释。)
一般来说,画面比例(长宽比)为16:9的画面转换成4:3画面使用黑边技术的情形较多,有时也会使用黑边技术将比16:9更宽的电影宽屏幕(CinemaScope)画面转成16:9画面的情况。
有效画面外出现黑边的情形有、
宽屏幕与电影宽屏幕的影像转成标准尺寸时上下会出现黑边。⇒CASE 1
标准尺寸转换成其他尺寸(主要是宽屏幕尺寸)的影像时左右会出现黑边⇒CASE2
以上两种基本型中,被称为黑边的只有前者,后者虽然非广为大家所知,但有其专门用语为Pillar Box。
此外两种类型会依不同场合,有时在制作影片原档时就将黑边加入,也有播放机器自动依信号不同进行转换的情形。因次当两者皆进行画面转换时,就会有上下左右都出现黑边的黑框画面(一般原因是影像来源端出现问题造成)。这情形的専门用语为黑框画面(Windows Box),但日本一般是称为额縁放送、额縁画面等称呼
前述的CASE1在16:9宽屏幕画面上显示情形
前述的CASE 2在4:3标准幕画面上显示情形
关于名称的由来 在此说明与黑边(Letter box)与有相似形状显示画面的Pillar Box和黑框画面(额縁放送)等,都不是因为与现存词汇“○○ BOX”有相关性才使用这个词,而是因为以表示显示画面形状面的‘○○’+‘BOX’相互组合而成的名词。也就是表示了其画面为黑框(letter)形状画面的意思。
黑框画面的实例电视节目高分辨率放送(Hi-Vision)的为了影像转换、电影作品等画面较4:3还宽的影像来源能在类比放送拨放,因此做为手法之一使用了黑边技术来将画面转换成4:3比例。 数位放送则是为了得到黑边的效果,在影片来源上附加了影片长宽比的资料,使受信端能依此得知该使用何种黑边技术。宽屏幕电视用的类比与数位调频器可以使用内含的功能将原始影像宽度扩大1.3倍,并将超出屏幕的部份去除,使其能显示成16:9画面。 另外若将黑边处理后的影片进行放大播放时,放大后的影像其分辨率会比原始画面差。原本此技术是要搭配可以放大来源讯号,使画面放大后分辨率也不会下降的 Wide Clear Vision技术使用的。但随着现行的地面数位高分辨率电视放送的推动,现在已经没有贩售对应Wide Clear Vision技术的机器了。 在日本,预定于2011年7月24日时中止放送的地面类比放送从2009年7月开始将其一部份的节目改变成使用黑边技术的放送。预定随着转变节目的逐渐增加,2010年7月后全部节目都预定会改成黒边放送。
VHS录像带影片作品基本上都是较标准尺寸的电视还宽,因此上下加黑边后可以维持原始的长宽比。
DVD影片DVD影片上一般都会加上【LB】或【16:9 LB】等标示。DVD影片无论是标准或宽屏幕画面皆为使用标准分辨率(NTSC为720×480)来纪录,而拨放时会根据所付的长宽比资料进行转换。因此宽屏幕影片在标准尺寸电视上播放时因垂直分辨率为360条,会变成上下有黑边的画面。 【LB】:将宽屏幕(16:9)等比标准尺寸(4:3)宽的影片,在有效画面上下加黑边使其能符合标准尺寸画面比例的记录方式。 【16:9 LB】:为了将电影宽屏幕(2:1以上)转换成符合一般宽屏幕尺寸(16:9),因而在其画面上下加上黑边的记录方式。电影宽屏幕影片若使用【LB】记录方式时会在影片上下加上更长的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