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仁缺失突变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核仁缺失突变体(anucleolate mutant)为发现于两栖类的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突变体。由T.R.Elsdale于1958年所报道。正常野生型的体细胞一般有2个核仁(a-nu)。突变型完全不存在核仁。这是由于染色体上的核仁形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发生遗传缺失的缘故。缺失性状属于普通的孟德尔式遗传。核仁全部缺失(0-nu)的基因型为纯合型;仅具有一个核仁(1-nu)基因型为杂合型。核仁缺失型(0-nu)的个体发育在肌肉收缩期以后显著比正常型延滞,以至在幼体期死亡,但杂合体(1-nu)的生存率、生长速度、性比、生殖力等各方面与正常型并无多大变化。一般两栖动物在发生早期几乎不进行rRNA合成,从尾芽期以后合成才趋向活跃,但此突变体发育到尾芽期以后仍不进行rRNA的合成。所以这是rRNA的合成在核仁区进行的有名的例证。另外在黄色果蝇中已知也有能遗传的核仁缺失突变体的存在。[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