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炎
张炳炎(1934.10.14-)。舰船工程专家。山东省庆云县人。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舰船研究设计,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研究设计的“向阳红”号远洋调查船、“813”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700箱全集装箱船、综合海洋实习调查船、多用途直升机训练医疗船以及南极综合科学考察破冰船的开拓性研究等都是国内首次开发的大型系统工程。在长期研究设计中,创造性地解决了调查船的特殊抗风力、海洋调查工作与抗台风对船的稳性和耐波性要求的尖锐矛盾、大功率发信与收讯的电磁兼容、大功率水声试验长期供电、大型直升机上船的机船结合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1984年11月20日,由张炳炎主持设计的“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港起航,开始了中国人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是中华民族开天辟自行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为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和胜利完成首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重任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期间,时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研究员的张炳炎和其他三位船舶专家,乘坐“极地”号考察船亲赴南极考察。他们顶着狂风恶浪,不顾个人安危,克服晕船、呕吐等不良反应,坚持在全航程、特别是冰山林立、险象环生的南极海冰区中开展船舶各项科学调研工作,为合理改造我国远洋考察船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
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和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的总设计师和研发者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他是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研究设计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权威性的专家,为我国的舰船和海洋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3年12月,张炳炎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的派遣,率专家小组先期亲赴乌克兰赫尔松船厂,驻厂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雪龙号”破冰船的技术监造和验收工作,圆满完成了“雪龙号”船的购买和监造工作。之后,他又主持了对“雪龙号”破冰船的大型直升飞机平台、多学科考察实验室和考察队员住舱等重大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工程,使具有先进导航设备、续航力达2万海里、满载排水量达2.2万吨级的我国第一艘极区航行的“雪龙号”破冰船跃居世界极地考察船前列。从1994年我国第12次南极考察至今,“雪龙号”破冰船已圆满完成8次赴南极、2次赴北极考察的重任,累计航程达36万公里,开创了中华民族航海史的多项之最。
在长期舰船研究设计工作中,张炳炎参与和主持研究设计的船舶多达50余型。尤其是他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设计建造的多型舰船都是国内首次自主研究开发的,不但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而且具有重大风险,但结果均获圆满成功,并创造性地解决了海洋调查船的特殊抗风力衡准、海洋调查工作与抗台风对船的稳性和耐波性要求的尖锐矛盾、大功率短波发信与收讯的电磁兼容和大型直升机上船的机船结合及模块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祖国的舰船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张炳炎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励30余项,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炳炎致力于中国的舰船工程事业,虽年逾古稀,仍然精神矍铄地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潜心研究新船型开发。2005年8月,由他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发的我国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顺利交船。现在,他又在主持新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调查船的研制工作,继续为祖国的造船和海洋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着!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炳炎1950年7月生,河南郑州人。
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郑州市劳动保险基金统筹办公室退休干部。现任郑州市武术协会常委、吴式太级拳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总教练、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武术六段、一级拳师、二级裁判。八岁起随家父张海峰学练十趟腿拳、大洪拳、斜拳、六合手拳、九节鞭等。1966年从孙文修先生学练豹虎门拳和三宝剑等。1971年师从付振贤先生学练摇虹剑、甲组剑、连环剑、清风剑及太极十三剑和武当剑等。2000年又拜吴式太拳第五代传人、李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马金龙先生为师,学习吴式、李式太极拳、械及五龙通花炮拳和坤吾剑等,擅长剑术,从事武术教学三十八年,培养学员数千人次,弟子:武克广、张军、李金叶、刘湘元、刘茹钰、董玉芳、周亚慧、黄玉梅等参加全国、省、市级武术比赛中获个人金奖二十余枚、银奖十五枚、铜奖数十枚。获集体一等奖十二队次,第二名四队次,连续多年被郑州市武协评为优秀拳师和武术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撰著《清风剑》在《武魂》杂志上连续发表,个人事迹曾在《少林与太极博览》、《中州武术风采》、《郑州武术年刊》等杂志作过专题报导,并入编《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华名人大典》等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