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扬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顾问男,1932年3月16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现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尚扬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主要进行焊接工艺、焊接材料、水下焊接技术及弧焊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20多个主要的科研课题和为工厂解决多项工程技术关键。
20世纪60年代,他从事焊接工艺及焊接材料的研究,开展埋弧焊和电渣焊焊丝的系统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合金元素(锰、钼、钒、钛)研制并生产了4种无镍铬低合金钢埋弧焊丝和电渣焊丝,解决了当时急需的国产屈服强度400-600MPa低合金高强钢的配套埋弧焊和电渣焊焊丝问题,焊接了大型氨和尿素合成塔等重大产品的焊接。这些焊丝已纳入标准,至今仍在生产中被采用。该成果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在这一阶段,还研制了我国第一代超低碳18-8及18-12Mo不锈钢焊条,1965年通过鉴定。
20世纪70年代,解决了高铝焊条工艺性的技术难点,成功地处理Al-Mn-Si三个主要成份的辨证关系,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Fe-Mn-Al系奥氏体型低温钢用焊条,其焊缝金属在-196及-253摄氏度低温下 V型缺口夏比冲击值达80J。同时,还研究成功耐海水腐蚀钢用结507CrNiCu焊条, 用于水下管线和趸船码头的焊接。7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我国海洋开发的需要,他主持开展了水下焊接技术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水下局部排水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接方法,解决了水下能见度差、焊接接头含氢量高和韧性、塑性低三大技术关键,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水下焊接技术跃进20年,并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20年来先后参加十多项重要水下焊接施工,包括固定式和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码头及鱼船等.这项成果曾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创造三等奖. 在研究200m水深水下干法焊接技术时,开发一种新型的旋流式双层气流保护焊焊枪,获中国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这种焊枪消耗30%氩和70%二氧化碳(不混合)就可获得稳定的射流过度。
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特厚钢结构焊接的效率和质量的矛盾以及焊接自动化问题。这种设备设计构思新颖,焊丝布置方式独具特色,控制系统已微机化,焊接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方法不仅能提高特厚板的焊接质量,节约大量焊接材料和能耗, 还能改善接头特别是过热区的机械性能。10多年来,这项发明的成套设备已在锅炉、重型机械、化工机械、阀门等行业的15家骨干工厂应用,焊接了300及600MW电站锅炉汽包、大型水压机主工作缸、大型阀门及反应器等产品,焊缝的最大厚度为260mm,多年来所焊焊缝的平均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8%以上,经济效益巨大。本成果曾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创造三等奖和全国优秀专利项目奖。同期还主持研制了自行龙门式双头两维跟踪自动焊接机,焊接了为宝钢二期工程制造的大型冶金起重机主梁及火箭发射塔的杆件等产品,曾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为工厂研制80型摩托车自动焊接机群,共有14台焊接专机,至今已焊接了100多万辆套摩托车的车身、前叉、后臂、消音器等部件。这项成果曾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组建了焊接机器人工程应用研究室,主持研制成功我国自行开发成套的当时全国最大、最复杂的推土机台车架弧焊机器人工作站,曾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多年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从1992年开始,他积极倡导并努力推动在我国实施焊接过程"低成本自动化"的技术改造,在我国焊接界中引起积极的反应。多次主持对全国焊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现状和焊接机器人应用情况的调查,所发表的论文和有关数据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重视。
林尚扬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特别是有关水下焊接的论文和双丝窄间隙埋弧焊的论文受到了国际焊接界的特别关注。
在他开拓和发展的水下焊接、窄间隙埋弧焊、弧焊机器人应用专业方向培养了一批人才,有的已成为学科带头人。
他曾经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秘书长,国际焊接学会(IIW)中国委员会主席。1994年,他作为组织委员会主席,成功地组织了有700多名中外代表参加的‘国际焊接学会(IIW)第47届年会和国际会议"(北京)。由他建议的大会主题“低成本焊接自动化”得到IIW的认同,本界年会得到国内外代表的高度好评。现在兼任国家机械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机械科学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市科协主席,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第九届政协委员等职.
林尚扬曾被选为哈尔滨市第六、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连续被评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获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6年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