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的独立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3304)。学院以“就业就是硬道理,求学就业零距离”为办学理念,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瑞士“洛桑”模式为特色,名师办大学、开拓创新为举措,办特色院校。
雄厚的师资力量:“专家治校、教授办学”。目前学院拥有一支由高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组成的教师队伍。在孙忠家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硕士生导师)、邹尊兴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硕士生导师)、韩凤来教授(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硕士生导师)、杨传礼教授(从事外国语教学研究、硕士生导师)四位专家学者的带领下,年轻有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从而为我院师资力量构建了一支文理结合、梯队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完善的办学硬件设施:学院一校区坐落在哈尔滨市区,二校区坐落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学院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环境优雅别致,是莘莘学子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场所。
先进的办学管理模式:学院大力推行“洛桑办学模式”,加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课程改革,加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培养。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加大了对社会的对接力度,可使学生较快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学生毕业即就业。
经过20多年的艰辛历程,我国民办高校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民办高校更是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局面就其前景而言,仍将有部分院校,面对形势发展的日新月异,法制建设的日趋规范,社会要求标准的逐年提高而被淘汰出局,就象前不久我省数所民办高校被勒令停办,十余所院校被限期整改一样,正所谓“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作为旅游院校如何迎接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全新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成为旅游院校教育改革尤为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态势
与世界各国的情况不同,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和我国旅游业发展几乎是同时起步的。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以大学为龙头的全国高等旅游教育格局。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受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的影响,许多院校也相继在原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或新建了旅游系或专业,使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呈现出办学规模日趋扩大、办学体系日趋完善、区域分布日趋广泛、专业设置日趋多样化、办学机制日趋灵活的态势。
二、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旅游业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强国带来重大机遇”。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提出完成上述任务的关键是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要全面实施《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重要的是需要培养专门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景区设置与规划、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旅游环境与保护、旅游经济与管理等高级人才的问题。同时也应重视培养旅游行业应用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就目前旅游状况来看,旅游人才培养却令人堪忧,例如,导游员是旅游产业的生力军,导游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和国家整体形象。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的导游员IP卡检记录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持证导游人数215523人,其大多数为高中、中专学历,本科以上高等学历人才仅占19%。由于导游人员学历低,受文化水平限制,许多导游员提供的讲解服务达不到旅客的期望值,甚至在讲解中出现知识性错误,引起旅客不满,旅游行业其他岗位的从业人员也存在类似导游员一样的问题。
我国目前专门培养旅游人才的高等院校为数不多,以黑龙江省为例,完全的旅游院校仅有两所,大多都是在普通院校中开设旅游专业,而且大多数都是与旅游相近系的基础上增设旅游专业,例如:哈师大、黑龙江大学都是在历史系的基础上开设的旅游专业,教师大都由原系教师兼职或改行从事旅游教学。而且有些院校是受利益的驱动而设旅游管理专业,因此投入不足,缺少专业师资,缺少专业实践条件,“硬件”“软件”都与现代旅游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整个旅游教育只能在低水平徘徊,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于大部分旅游专业脱胎于传统学科,基础仍然植根在旧的模式上,专业背景往往过重,显示出较为浓厚的母体色彩,缺乏特色,因此培养的人才与旅游业的用人要求相去甚远。从旅游专业的教学来看,教学方法较陈旧落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对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不够,教授内容与实践相脱节,使培养出的学生难于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推行“洛桑模式”势在必行
“学以致用”是“洛桑模式”的核心。洛桑办学模式来源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893年,系联邦政府确定认为瑞士唯一的一所旅游行业职业院校,其办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教结合的办学理念与教学宗旨
产教结合主要是指教育适应产业的新需要,理论结合实际要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一切中去。以培养具有高水平动作能力及高级管理经营人才为目的,教学每一环节要围绕“实际动作能力”这一主题思想展开。从校园结构到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都要理论结合实际,把产教结合到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中去。洛桑模式的校园以优美,精致,曲径通幽,景中有校、校中有景为特点,洛桑人才的培养与这样精心设计的校园结构不无关系,有机的将产、教、研融在一起,给人以明显的空间上的整体感。
旅游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只有把书本理论与旅游业的实践相结合,其自身的发展才会更有活力,为了加强实践的教学环节,我院将教育教学与实践基地建立在国家AAAA级风景区二龙山,并筹建旅行社、生态酒店,让学生在实践基地熟悉旅游业的各种岗位,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教师全程跟踪授课、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论与职技”双型教师队伍
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洛桑模式的根本保证。从教者必须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知识。每隔三、五年,学院要求教师回到企业里去,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调研旅游业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如此周而复始,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学校始终保持处于本专业开发科研的最前沿;学院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允许教师在企业中担当一定职务,甚至主动向企业推荐他们兼职担任顾问,从而保证教师不脱离经营管理实践,是保证“洛桑模式”的生命力。
3、不断推新出新的课程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传统课程的设置,同时更注重引进最新前沿的管理科学,作为洛桑模式课程设置的原则。社会在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也随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更新,对某些必须开设的传统课程也根据社会的需要更新内容,使学生始终接受更新的知识,培养出的学生成为当今业内的优秀人才。洛桑模式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理论类、实践类、语言类。理论课设置,以基础理论为主,但随市场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充实更新内容,保持理论课的生命力。实践课除在实际工作岗位从事相应工作外,还开设模拟性的分析课,研究性的调查课,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课是适应不同行业要求而设立的课程,语言规范,仪表端庄。
我们依据洛桑教学模式,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设置,推新出新,使旅游教育更具有生命力。例如: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旅行社计调员极为缺乏,而目前全国旅游专业部开设计调课程,针对这种情况,将旅游管理课程进行调整,将计调学列为学生的主修之一,并组织编写《计调学》教材,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基调工作者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对于一些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例如:《旅游美学》,根据需要增强扩大了形体美、语言美的内容。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大课堂分析讨论课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洛桑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以应用,更有利于旅游人才的培养。
4、“洛桑模式”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
通过“洛桑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长和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使我国旅游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旅游事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迅猛,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多,与全球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旅游院校的建设势在必行,要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队伍,要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员工、善与人处,不断加大对旅游院校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自我完善。使旅游院校适应经济发展。
我国旅游事业国际化的发展已迫不及待的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这支队伍的形成离不开旅游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