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蕴侠
人物简介
郑蕴侠,江西省临川人,1907年生,2009年离世,享年102岁;原国民党中统特务,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1933年后先后曾任国民政府中央司法院法制专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司法长、少将专员等职务;参加过抗日战争,亲身经历“台儿庄会战”和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震惊中外的重庆“较场口血案”和“沧白堂事件”他则是现场的指挥者之一和参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仓皇逃窜,在四川涪陵(今属重庆)和贵州务川一带“潜伏”长达8年之久,周恩来总理对此人曾指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最终于1958年落网,成为中国内地最后一个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
他被判15年有期徒刑,出狱后洗心革面,担任中学教师,晚年以政协委员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昔日下属的特殊身份促进两岸和平统一;2005年,中共贵州省务川县委统战部隆重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茶话会,时年98岁高龄的郑蕴侠作为曾参加台儿庄会战和远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的抗日老兵应邀出席。
2009年7月10日,102岁的郑蕴侠走完了他传奇一生;他的亲属曾言:“他(郑蕴侠)还有最后一个心愿没有实现,就是回重庆校场口看看,他想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特务生涯
《迷徒》郑蕴侠剧照1907年,郑蕴侠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在四川、重庆两地长大;父亲郑宗尧是留日东京帝国大学高才生,同盟会成员,回国后曾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
成年后,郑蕴侠考入上海法学院法律系,后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北伐战争打响后,他参加了北伐队伍,在何应钦的第一军军法处担任上尉军法官。
郑蕴侠说,凭着上海法学院和黄埔军校这两张“过硬文凭”,他很快受到了当时国民党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组织的CC派系的青睐。郑蕴侠清楚的记得,他加入“青白团”(后来改为“青年社”)时,是在陈果夫家的地下室完成的,“那个地方烛光惨淡,冷气逼人,让人觉得恐怖阴森。”
1938年3月,台儿庄大战打响,郑蕴侠奉令率领一支政工队支援前线,参加了炮火连天的滕县守城战,苦撑到援军赶来,曾目睹抗日名将王铭章壮烈殉国(腹部中弹30余处);对此,曾经满含仇恨地改写岳飞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壮志饥餐倭奴肉,笑谈渴饮东洋血”以表达自己抗日之决心。
但抗战胜利后,“反共”特务活动却成了郑蕴侠最主要的工作。当年重庆“沧白堂事件”、“较场口血案”这两个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郑蕴侠是其中的参与者和指挥者。
“较场口血案让我至今都觉得罪恶深重。”郑蕴侠回忆说,1946年2月6日,他接到上峰通知:中共10日要在重庆校场口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要求他执行破坏。
2月10日7时,郑蕴侠带领大小特务进入会场。当民主人士和欢庆群众相继进场后,特务们走上台肆意找茬,称集会现场没有悬挂总理遗像和国旗、党旗。
大会主席、著名学者李公朴准备发言时,站在一旁的郑蕴侠摘下帽子连挥三下,发出行动信号,早已布置在台上的特务们一拥而上,对李公朴拳打脚踢。李公朴全身受伤出血,现场群众见状,高呼“不准特务行凶!不准打人!”这时,场外的特务也拥进来,对参加集会的民主人士和群众一阵乱打。其间,郑蕴侠见郭沫若受伤不重,便指使旁边的几个特务:“架到后面去,好好招待他一顿。”
郑蕴侠说,到了1949年,国民党在西南将各种特务组织组成的“重庆反共救国总队”纳入正式编制,扩建为“国防部新编反共救国军第一军”,他被任命为少将政治部主任兼军特别党部书记长。
后来,为了阻止解放军西上东下,当时的“重庆卫戍总司令”杨森又召集郑蕴侠组建一支“东西山游击纵队”,妄图阻止重庆解放。但解放军一到,这支队伍顷刻间土崩瓦解,如作鸟兽散。郑蕴侠也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八年潜伏1950年底,一个自称“刘正刚”的中年男子来到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成了街上一名走街串巷的杂货郎,专门卖针线梳篦和火柴等小百货。
渐渐地,当地人和杂货郎越来越熟悉,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把他请到家里热情款待。可当地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看上去有些老实巴交的杂货郎“刘正刚”,正是全国到处通缉的中统特务郑蕴侠。
郑蕴侠自己回忆说,国民党当局跑到台湾前夕,封授他为“新编反共救国军第一军”的少将政治部主任兼军特别党部书记长……大势已去后,他开始潜逃,先是被土匪捕获,他以袍哥“黑话”侥幸脱险,后至涪陵,在涪陵一家榨菜厂担任小工,后言语不慎,引起上级怀疑,重庆军管会公安处到处缉拿他,最后上报到中央,周恩来还对此作出批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1956年,全国开始搞对私改造合作化,由于郑蕴侠走南闯北见识多,被派到县里学习。学成回来后,郑便在濯水的合作食堂当会计,后来又被调到当地的公私合营商店。
事实上,这时濯水的不少居民,已经隐隐觉察到这位叫“刘正刚”的外来人非同一般。濯水街上的老居民付先生说,当时他的叔父也在食堂工作,“刘正刚”一直声称自己“初识字”,但教他打算盘,第一天还什么都不会,第二天就能把加减乘除打得十分顺畅。
直到1957年肃反开始前,郑蕴侠一直过着这样隐姓埋名的生活,直至有一天,一句“不翼而飞”的成语从其口中不慎露出,引起领导怀疑,上报了当地公安机关,被监控。
1957年的一天,郑蕴侠接到通知要去县里“学习”,他意识到他成了“重点学习”对象,于是主动交代了自己的历史,心想反正一个小县城,还不能把他这种级别的人物直接宣判枪毙。学习结束后,郑蕴侠一边继续他的会计工作,一边等候上头来人抓他归案。
1958年5月20日早上,郑蕴侠刚刚起床,从重庆专程赶来的两名公安干警终于出现在了他面前。当两支黑洞洞的枪口抵住他时,郑蕴侠这才意识到:这一天终于来了。
郑蕴侠被捕时,濯水街上合营商店公方经理佘成富对这位伙计的工作鉴定是:“日账日清,账目清楚,表现积极,工作认真,曾获奖金三次,奖品五次。”
至此,这位潜伏达8年之久的中统特务,终于被缉拿归案,开始了他17年的改造生活。郑蕴侠自己说,他是国民党在大陆最后一名落网的将军。
想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郑蕴侠与家人合影(左2)“本来有机会逃往台湾,没想到我的司机被地下党策反,途中对车子做了手脚。”郑蕴侠回忆说,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的特务,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司机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被地下党做了工作。
在濯水被抓捕后,郑蕴侠被押送到四川一个叫作“将校队”的地方。那时,他认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可没想到,郑蕴侠的死刑判决报上去审批的时候,来了一个赦免的通知,将他的死刑改判为15年有期徒刑。
1975年12月15日,中央决定对在押的所有原国民党党政军特人员予以宽大释放。12月20日,68岁的郑蕴侠获得特赦。
出狱后,郑蕴侠回到被捕前的务川县,被安排在县城二中教高中语文和世界地理。上世纪80年代起,他又被特邀为县政协的“驻会委员”。
为了回报这份恩情,几十年来,郑蕴侠一直笔耕不辍,在各类文史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历史价值的文章。他还把自己经历的历史整理成书,出版了一部自传。
2005年9月,中共贵州务川县委统战部隆重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茶话会。百岁老人郑蕴侠作为曾参加台儿庄大会战和远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的抗日老兵,他老泪纵横,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1907年生,到2005年已是近百岁老人,可说世间花的、麻的、黑的、红的……啥子东西没经历过、看过?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下?熏全中国人民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抗战胜利了,至今台湾还没统一啊……我自刻了颗印章:‘风朝雨夕楼主’。有人问我:‘风朝雨夕’是何意义?’我这是说:我这一生风风雨雨,阅尽人间沧桑。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我晚年承蒙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愿与中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中国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尽把力气。我百岁之人,虽精力不济,却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志,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啊!”
2009年7月10日,102岁的郑蕴侠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他的亲属告诉记者:“他还有最后一个心愿没有实现,就是回校场口看看。他想站在历史面前忏悔。”
郑蕴侠的传奇经历——纪录剧情片《迷徒》
《迷徒》剧照郑蕴侠,一个不平凡的世纪老人,他的手上不仅有着在台儿庄战场上手刃日寇的功勋,还有校场口惨案中民主人士所流下的鲜血。他作为全国解放后遗留在大陆的国民党少将级高级特务,周总理曾亲自下令一定要将他逮捕归案。
而凭借专业素质,孤身一人的郑蕴侠与我公安部队展开了长达8年之久、辗转西南数千里的暗战,最终落入了法网。在新中国的改造下,他重新检视了自己的前半生,晚年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的一生波澜起伏,与周恩来、蒋介石、陈立夫、陈诚、李弥、李公朴、郭沫若等近现代史名人都有过密切往来,更以亲历者的身份,经历了台儿庄战役中艰苦卓绝的滕县坚守战、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国共两党重庆谈判、震惊中外的重庆校场口惨案、解放大军挺进西南等一系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借鉴《阮玲玉》、《宋氏三姐妹》及《兄弟连》等国外纪实类电视电影口述实录的剧情加再现的手法进行了拍摄,邀集《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热播剧中的专业演员,以郑蕴侠的生平经历为依据游历西南、旧地重演,剧情化再现、本人访谈交互的方式,制作完成了七集纪录剧情片《迷徒》,生动再现了郑蕴侠曲折的一生。
2009年7月10日,本片刚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郑蕴侠老人在贵州家中走完了他102岁的人生旅程,本片因此成为这位世纪老人的百年绝响。
据了解,相校于篇幅长达七集、正处于后期精雕细刻阶段的“足本”而言,此次播出的先行版,两集篇幅浓缩了60%的精彩剧情,旨在于七集版“足本”《迷徒》播出之前让广大纪录片爱好者对这一千呼万唤的年度力作先睹为快,同时征集观众及媒体的反响,让即将于4月初播出的“足本”更能贴近观众收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