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轨道交通
太原轨道交通综述:
太原是一座有着2500年的历史古城,有着“锦绣龙城”的美誉,我国北方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是山西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商务中心。全市共辖6个区、3个县、1个县级市,总人口350.18万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545.24亿元人民币(2009年,占山西省GDP的21.7%),人均GDP超过40000元人民币,约合6400美元(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约为117亿元(2009年)。
根据国家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来看,太原市已经达到建设地铁的标准,即GDP为1545.24亿元人民币,人口350万,一般预算收入为117亿元。
太原轨道交通在民间谈论已久,绝多数人的观点是支持太原发展轨道交通,近年来太原市的小汽车数量每天正以200量左右的速度增长,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堵车现象日益严重,这样的现象同时造成了公交车难等,人多时车门无法打开,造成公交车难坐的局面,所以市民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期盼日益强烈。官方规划最早出现于2006年编制的《太原市综合交通规划》,结合当时以及中远期的城市交通状况共规划了四条线即:基本形式以柳巷、开化寺街等为核心、南北方向为主方向,再由4条放射线和1条支线构成放射型线网。线网总长度140公里,远期向榆次、清徐方向延伸。一号线北起阳曲镇政府、南至小店新区,是南北向主要客运走廊,集散核心区密集客流,连接城市旧城中心、长风街城南中心和小店新区中心;一号线支线由小店客站至太中银火车站。二号线北起上兰组团,经尖草坪区政府、和平北路、柳巷、南至北营站,覆盖柳巷核心商业区,为东西向跨河客运交通主要通道。三号线北起卧虎山,经迎泽大桥跨汾河,至晋祠。四号线北起西山公园,经南内环桥跨河至武宿机场。
2009年,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太原市官方出台一揽子振兴经济的计划,其中正式提出启动轨道交通前期建设,2009年7月正式建立轨道交通筹备机构,开始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确定太原轨道交通建设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共十条线路),近期及中期共规划了五条线路,其中近期三条线路已经基本成熟(已和2006年的规划不尽相同,最终的线路走向还在评审论证之中,并未正式确定。)2010年3月太原市提出要尽快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地铁项目,并提出争取在年底开工建设,底线是要把太原南站的地铁站先建设起来,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
以下是编制完成的太原轨道交通示意图(最终线路尚在评审论证之中,并未正式确定)。
本线路不代表最终线路1号线为一条南北向线路,穿越主城组团,途经新兰路、恒山路、解放北路、水西门街、新建路、平阳路、康宁街以及庆云街;联系主城和新城组团的骨干线路,线路长35.8公里,共设31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6座。
2号线东西向跨越汾河,途经迎泽大街、朝阳街、太行路、马练营路;联系了迎泽和武宿两个市级中心以及太原站和太原南站两个铁路交通枢纽的骨干线路,线路长34.6公里,共设32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7座。
3号线南北向穿越汾河西侧片区,途经汾西路、和平路、长风西街、千峰南路、龙城大街;东西向跨越汾河联系汾河两岸片区的骨干线路,线路长33.7公里,共设27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6座。
4号线联系主城组团汾河两岸各片区,途经道路:兴华街、五一路、并州南路、坞城路、大运路、通达街、人民路;南北向覆盖城市主要客流走廊的骨干线路,线路长34.0公里,共设29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6座。
5号线为一条东西向加密线,途经道路:南内环西街、长风街;主要加强了主城区南部汾河两岸各片区的联系,线路长19.9公里,共设18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5座。
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方案的其余五条线路为:
6号线为一条东西向市区线,途径道路为人民路、龙湖大街,主要位于远景新城组团内,加强了中心城区南部小店与榆次之间的联系,线路长20.4公里,共设21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5座。
7号线为一条联系太原、榆次的市域骨干线,主要途径南中环、武宿市级中心、榆次北部新区中心,延伸至修文。主要加强了太原与榆次的快速联系,促进太榆一体化发展,线路长41.8公里,共设17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8座。
8号线为一条联系太原与榆次的L形市域骨干线路。北起柴村附近,沿西渠路、新晋祠路穿越太原市中心城区,经过奥体中心后,向东经小店,到达榆次老城。主要加强了太原市主城区、新城区与榆次的快速联系,促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线路长49.4公里,共设27座车站,其中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10座。
9号线为一条联系太原与清徐的市域线路,北起与8号线的换乘车站,途径晋源后,沿新晋祠路、大运公路一直到达清徐县城南部。主要加强了太原市主城区、新城区与清徐的快速联系,线路长30.9公里,共设15座车站,其中有轨道交通换乘车站1座。
10号线为一条南北向联系阳曲县城与太原市的市域线路,北起阳曲县城,沿大运高速公路走廊进入太原北部地区,然后途径新南三巷、大同路、中钢街等道路,到达三给北地区。该线路主要通过与中心城区的城市轨道线路换乘来加强阳曲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专家组意见:
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专家咨询组经过两天的考察和现场踏勘,最终形成一份1万多字的专家意见。4月27日,专家组在这份意见中提出,太原市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基本可行,但建设程度和投资额度太大,建议太原市适当压缩建设规模,进一步做好资金运作,以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保持良好衔接和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势在必行
专家组认为,太原市由于受到铁路、高速公路等限制,道路网结构不完善,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主干道交通压力增大,个别路段车速只有每小时12公里到14公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的运输体系,是解决太原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目前,太原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具备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条件,而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基本符合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然而,太原市环境保护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压力很大,因此,专家组建议在必要性中应进一步补充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作用。
尽快完善规划加快报批进程
关于线网规划方案,专家组认为,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是经国务院审批的法定规划,由于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太原市修编的城市规划尚未批复,针对总体规划可能存在的调整,线网规划应作进一步协调,从而及时完善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机场搬迁、铁路客运西站、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尚未稳定,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尽快完善线网规划,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上报审批进程。
专家组认为,推荐的远期规划方案,基本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覆盖了主要交通走廊,衔接了主要交通枢纽和客流集散点,布局基本合理,建议进一步优化远期线网方案。但远景线网规划的总体规划偏大,建议远景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范围为主作进一步优化调整。进一步论证各线路起终点的位置,以及与区域轨道交通的衔接处理。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位和作用,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结合城市各区域规划和客流以及服务水平,合理采用地铁轻轨、市域轨道交通等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模式。远景专家组表示,8、9号线布局符合城市形态,但7、10号线的必要性要慎重研究。
部分线路应适当微调
专家组认为,近期建设项目1号线一期工程位于中心城区南北方向,支持城市向南发展,与城市未来主导发展相吻合,2号线一期工程位于中心区东西方向,是东西最主要的客运走廊,与铁路太原站、太原南站,以及公路太原客运西站、太原客运站、太原客运南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相联系,一号线一期工程、二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形成力字形骨架线路,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项目选择基本合理。
近期建设项目经过多方案比较,提出线路长度56.8公里,平均每年建设8.1公里,建设工期总体安排可行,但其建设程度规划偏大,建议应考虑一号线和二号线土建工程的远景性和经济性,在取得经验后再适度加快。
一号线一期工程由南寨站至北中环街站区间,沿线为太钢集团用地,太钢集团以北路段客流量较小,交通效益较差,二号线西山矿务局站至客运西站区间,为西山矿区,工程难度较大,应根据太原市财力支持和发挥交通效益的目标,加强两条线起终点分析。
在机场不搬迁的情况下,对一号线南端方案进行进一步分析。对一号线中段新建路和解放路走向方案,建议从交通需求和工程实施条件等进行优选。二号线火车站和火车南站这两个方案需进一步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