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侗寨
地灵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一个保护完好的侗族古寨,一个用罗盘摆出来的侗寨。
“地灵”是侗语的记音。之所以不用其它的汉字来记音,也许是为了就“人杰地灵”这个成语的缘故。
古老的地灵侗寨既显得朴拙灵秀,又洋溢着一种夺人的大气,600多幢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随着山势跌宕流转,铺排出逶迤磅礴的阵势来。鼓楼和戏台蹬在陡坎上,凉亭和风雨桥跨在溪河上,油碾起在村头上,石板路铺在云朵上,糯禾和蓝靛布轮流挂在禾廊上,挺拔冲天的风水树拱卫在寨子前面的“龙脉”上。晚上走在地灵的村巷里,呜呜娓娓的纺纱声仿佛从历史的深处传来,那柔碗的曲调与后生们吟唱的走寨歌声紧紧地缠在一起,萦绕不绝。
地灵的祖先进驻这里的时候,是用罗盘选的址,是用罗盘定的线,是用罗盘奠的基。寨子正中那个圆型的鼓楼坪,就是用青石板铺设而成的一个偌大的罗盘图案。鼓楼坪的圆心就是罗盘的轴心,围绕着罗盘的轴心,一圈一圈的石板呈放射状向外铺展辐射,使这里变成了一个氤氲着天干地支与六合乾坤的神秘氛围的气场,让人肃然起敬。
作为一种古训的寓意,一种民族意志的象征,罗盘不仅安放在鼓楼坪上,也旋转在地灵人的心中,那是一种价值的取向,是做人的准则。
“独纱难成布,众木才成林。”为了建好自己的家园,一代代的地灵人热心公益事业,在同一河段上修起了如同孪生姐妹的风雨桥。两座桥相距不到百米,一桥敬供武圣关公的神位,一桥专作出工收工的人畜通道,其完善的功能、恢宏的气势以及精美的修饰,享誉百里侗乡。为了旅行和做活时歇气的方便,地灵四面山上五里一座凉亭,有的还不惜修成飞檐重彩,尽力释放侗族文化的灵气。寨子里密如蛛网的小巷,全用又宽又平的青石板铺成,凡是靠山陡峭的路段,悬空的一边都竖起石柱架设护栏。土山连锦的地灵不见有采石场,这么多的石板、石柱、石栏杆从哪里采来?谁知道要花上多少人工?地灵寨边有一座近四丈长的石板桥,由两块大石板连接而成,每块桥板都有二三十吨重,如何翻山越岭运回来,如何起吊架设,至今还是一个谜。听寨上的老人说,那是用号子喊回来的,用号子声抬上去的,靠的是蚂蚁搬家的精神。不难想象当年地灵先人黑压压的一片用撬杠撬用绳索拉用肩膀抬的情景,想象得到他们因用力过度而肌肉变形的手臂和挂着盐花的脊梁。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约束力的培养,一个地方好的声誉,靠每一人的自觉性来维护。这也就是在地灵禾廊特别多的原因。禾廊被称为立体晒谷坪,像高高的牌楼竖在河边和寨边。每到十月,地灵人把剪回的糯谷禾把一层层地挂到禾廊上晾干,任阳光摩挲,任秋风梳理,省去许多翻晒的工夫。禾把要晾上一个月后才能入仓,而在这期间根本不用看守,因为谁也不用担心谷子会丢失。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这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说明古老的罗盘在地灵人心里定下红线永不偏移转向。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的友好情谊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他们在鼓楼坪上舞春牛、赛芦笙,把往昔肩并肩劳动的队列转换成手拉手唱团歌的圆圈,在这只大罗盘上旋转起舞,旋转出民间艺术和民族感情的缤纷花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地灵人集体上风雨桥供奉关公的节日,是他们吃百家饭喝百家酒的节日,那连成一体的百家宴酒席,摆过风雨桥,摆上长长的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