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孤行

拼音:gū xíng

详细解释

1. 独自行路;单独行动。

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 明陈子龙《悼女颀诗》之三:“平生一步尝回首,何事孤行到夜台?”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海外覊氓,孤行孑立,一遭诬陷,控诉无门。”

2. 单独流传;单独刊行。多指著作。

《晋书·杜预传》:“ 左丘明 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 宋陆游《再跋<皇甫先生文集>后》:“据此则 持正 ( 皇甫湜 )自有诗集孤行,故文集中无诗,非不作也。” 黄人 《<清文汇>序》:“ 唐 宋 以还,乃立古文之颛名:论道经世者,或薄为丧志,而不屑染指;翫华绣帨者,又讋於客气,而不敢抗颜;遂孤行艺苑,若别为一种之学术,一种之思想。”

3. 不顾别人反对而按其愿望独自行事。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结果都行不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