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马蔺

马蔺简介

中文名:马蔺

学名:I .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h) Koidz

英文名:Japanese iris

别名:马莲、马兰、马兰花、旱蒲、蠡(音:里)实、荔草、剧草、豕首、三坚、马韭

原产我国,中亚细亚、朝鲜亦有野生分布。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园林绿化的地被、镶边或孤植等。全株入药,有清热、止血、解毒的作用。叶可作梆扎及草编材料。

马蔺,亦称马莲(花、草)、马兰(花)、紫蓝草、兰花草、箭秆风、山必博、蠡实、旱蒲,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从生态学角度看,以草原区分布较为普遍。马蔺抗逆性强,尤其耐盐碱,是盐化草甸的建群种。由于马蔺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近年来逐渐被用作水保护坡、园林绿化观赏地被建设的优良材料。

形态特征马蔺是鸢尾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丛密;根茎粗壮,须根细长而坚韧;叶基生,狭线形,长50-60厘米,宽4-6毫米,无明显中脉;基部具纤维状老叶鞘,叶下部带紫色,质地较硬;花莛光滑,与叶近等高;苞片3-5枚,革质,内含花2-4朵;花浅蓝色至蓝紫色,直径约5-6厘米;垂瓣倒披针形,长4.5-6.5厘米,宽0.8-1.2厘米;旗瓣狭倒披针形,长4.2-4.5厘米,宽5-7厘米;蒴果长椭圆状柱形,有6条 明显的肋,顶端有短喙,沈阳地区花期5月,果期9月,各地随气候不同花期有变化。

马蔺高10--60cm,密丛生。根状茎粗短,须根长而坚硬。叶基生,多数,坚韧,条形,无主脉,灰绿色,两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脉。花莛直立,高10--30cm,顶生1--3朵花,蓝紫色或天蓝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马蔺的种子千粒重为23--27g。种粒大,近球形,有棱角。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下25d左右开始萌发,35d左右出苗。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第2年--般3月底返青,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过95%。播种当年不分蘖,不开花,第2年分蘖,一般为1--3个。

多年生密丛草本,植株基部残留老叶叶鞘纤维。根状茎粗壮,木质,有多数须根。叶基生,宽线形,长可达40厘米,宽4-6毫米,呈灰绿色,两面叶脉明显。花茎高约10厘米,具2-4朵花;苞片3-5,狭披针形,长6-7厘米,花浅蓝色、蓝色或蓝紫色,花被上有较深的条纹,直径5-6厘米;花梗长4-7厘米,花被管短,长约3毫米;花被片6,2轮排列,外轮3裂片倒披针形,长约5厘米,宽约6毫米,稍开展,爪部楔形,内轮3裂片较狭,直立,长4.2-4.5厘米,宽5-7毫米,爪部狭楔形;雄蕊花丝黄色,花药白色;花柱分枝3,扁平,花瓣状,顶端2裂。蒴果长椭圆状柱形,长4-6厘米,直径1-1.4厘米,具6条肋,先端有短喙。

生物学特性1.繁殖特性

马蔺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但直播种子出苗率相对较低,用成熟的马蔺进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较高。成熟野生种子绝大多数具有活力,种子发芽的内在潜力很大。经种子活度生化速测法测定,室内储存的种子与室外土埋贮藏的种子发芽势分别为90%和88%,但常温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很低。常温下贮藏时间超过5年的种子,其活力下降。种子变温储藏和室外埋土越冬处理比室温下储藏发芽率高。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5--30℃。小于10℃或大于35℃时不发芽。恒温条件下发芽率普遍很低,一般播前采用温水浸种或层积处理,提高种子出苗率。马蔺种子硬实率较高,使得马蔺种子在常温室内培养条件下的发芽率平均仅10%--20%。野生马蔺多以分蘖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2.抗旱节水特性

马蔺根系发达,入土深度可达1m以上,须根稠密而发达,呈伞状分布,这不仅是它极强的抗性和适应性的有力保证,也使其具有很强的缚土保水能力。马蔺直立生长的叶片可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缓解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而且还利于根部透气。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马蔺的地上部分会变得相对低矮,地上生长量会减低20%以上,同时根系会更加发达,根系会增加10%以上,这都有助于其在高温干旱、水涝等不良环境中正常生存。

3.耐盐碱特性

马蔺是一种耐重盐碱的植物,其种子在含盐量0.44%条件下正常发芽;含盐量0.51%时,发芽率明显下降,含盐量达0.75%丧失发芽能力。萌发后的幼苗在土壤含盐量达0.27%、pH值达7.9--8.8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是难得的盐碱地绿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4.马蔺绿期花期长、色泽美

马蔺在北方地区一般3月底返青,4月下旬始花,5月中旬至5月底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终花,11月上旬枯黄,绿期长达280d以上。马蔺色泽青绿,花淡雅美丽,花蜜清香,花期长达50d以上。

5.抗病虫害特性

马蔺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在马蔺单一植被群落中从不发生病虫害,而且由于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与其他植物混植后也极少发生病虫害,大大降低了绿色地被建植后防治病虫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

应用前景1.在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马蔺根系发达,叶量丰富,对环境适应性强,长势旺盛,管理粗放,是节水、抗旱、耐盐碱、抗杂草、抗病、虫、鼠害的优良观赏地被植物。马蔺在北方地区绿期可达280d以上,叶片翠绿柔软,兰紫色的花淡雅美丽,花蜜清香,花期长达50d,可形成美丽的园林景观。马蔺耐践踏,经历践踏后无须培育即可自我恢复。马蔺具有较强的贮水保土、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环境作用。因此,在建植城市开放绿地、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和缀花草地等中,马蔺是无可争议的优质材料。马蔺因其根系十分发达,抗旱能力、固土能力强,又是作为水土保持和固土护坡的理想植物。

2.马蔺快速建植生产体系已形成

提高种子萌发是通过马蔺种子有性繁殖进行绿色地被建植的关键技术之一。播前采用温水浸种、层积处理、浓硫酸浸种等方法,均可破除种子硬实,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如对采集的野生马蔺种子经浓硫酸溶液浸泡处理后,其发芽率平均提高30%--50%。同时,目前人工繁殖种子基地在我国已经建成,如在吉林和甘肃等地区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马蔺商品种子生产基地,可为大面积建植提供种子来源。

为克服利用马蔺种子发芽进行有性繁殖的局限性,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与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开展合作研究,筛选出了“成熟种胚----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继代增殖----生根----试管苗移栽”等全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佳培养基和操作程序,从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马蔺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实现马蔺快速无性繁殖,大幅度降低马蔺建植成本,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开展马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筛选乃至基因工程改良等生物技术育种工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除此之外,马蔺还具有重要的药用、饲用和工业价值。马蔺利用年限长,产草量高,营养成分丰富,为各类牲畜尤其是绵羊喜食。马蔺的花、种子、根均可人药。花晒干服用可利尿通便;种子和根可除湿热、止血、解毒种子有退烧、解毒、驱虫的功效。作为纤维植物,可以代替麻生产纸、绳,叶是编制工艺品的原料,根可以制作刷子。真可谓“马蔺全身是宝”。

栽培技术马蔺(Iris ensata Thunb)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短而粗的根状茎,植株高约40厘米左右,基部具纤维状老叶鞘,须根棕褐色,长而坚硬,叶基生,多数、坚韧、条形,长30-40厘米,宽0.4-0.6厘米,灰绿色,渐尖,具两面实起的平行脉。花常单生,蓝紫色,花期4-6月,花期长达50天。蒴果长椭圆形,具纵肋6条,有尖喙,种子多数近球形,有棱无须。种皮棕褐色,胚乳丰富,质地坚硬,有蜡质层保护。千粒重23-25克。

马蔺即可种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播种繁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进行。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浸种,一般可用30-40℃的温水浸泡24小时,可缩短种子出苗期,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在15-30℃之间,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下播种约25天开始萌动发芽,35天开始破土出苗,播种量一般每亩4-5KG,马蔺播种当年就可形成繁茂的植被,春播当年可分檗,第三年开花,并可结实。若用成株进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花后、夏季、秋季均可进行,分根成活率迅速,管理也较粗放。

到了冬季马蔺地上部分枯死后,翌年春季开始萌发生长。马蔺茎叶的生长点均处于地表或地下,只有叶部挺立地上,叶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黄期来临前剪掉,均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马蔺喜沅,但有一定的耐阴性,在疏林下仍能生长良好,照样开花,其植被一旦形成,几乎无需后期养护管理,也很少发生病害、虫害。

马蔺适应性广,抗逆性性强,马蔺的抗盐碱性和抗寒、抗旱能力已使其成为荒漠草原和盐生草甸的主要植被,也比较适合干燥、土壤沙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绿化改造。马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耐粗放管理,使其非常适合我国北方和西部的城乡绿化及水土保持,在绿地,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现应用也较多,其市场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马蔺(Iris ensata Thunb)系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短而粗的根状茎,植株高约40cm左右,基部具纤维状老叶鞘,须根棕褐色,长而坚硬,叶从直立,叶基生,多数、坚韧、条形,长30-40cm,宽04-0.6cm,灰绿色,渐尖,具两面实起的平行脉。花常单生,蓝紫色,花期4-6月,花期长达50天。蒴果长椭圆形,具纵肋6条,有尖喙,种子多数近球形,有棱角。种皮棕褐色,胚乳丰富,质地坚硬,有蜡质层保护。千粒重23-25克。马蔺即可种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播种繁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进行。播种前先对种子进行浸种,一般可用30-4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24小时,可缩短种子出苗期,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在15-30摄氏度之间,在适宜的土壤水份、温度条件下播种约25天开始萌动发芽,35天开始破土出苗,播种量一般每亩4-5kg,马蔺播种当年就可形成繁茂的植被,春播当年可分檗,第三年开花,并可结实。若用成株进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花后、夏季、秋季均可进行,分根成活率很高,一般每隔2-4年进行一次,新苗生长迅速,管理也较粗放。;到了冬季马蔺地上部分枯死后,翌年春季开始萌发生长。马蔺茎叶的生长点均处于地表或地下,只有叶部挺立地上,叶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黄期来临前剪掉,均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马蔺喜光,但有一定的耐荫性,在疏林下仍能生长良好,照样开花,其植被一旦形成,几乎无需后期养护管理,也很少发生病害、虫害。 马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马蔺的抗盐碱性和抗寒、抗旱能力已使其成为荒漠草原和盐生草甸的主要植被,也比较适合干燥、土壤沙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绿化改造。马蔺顽强的生命力及其耐粗放管理,使其非常适合我国北方和西部的城乡绿化以及水土保持,在绿地,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现应用也较多,其市场应用前景也

其他介绍马 蔺--美丽神奇的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护坡植物

追求完美是人类的天性,对水保护坡植物也一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解决水土保持和边坡防扩中的一切难题的植物--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土又有美丽的外观:既有顽强的生命力又容易建植管理:即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又有经济价值--马蔺(又称马莲或马兰花),这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具有独特的生态学特征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的美丽植物,虽然称其为“一种完美的水保护坡植物”还为时尚早,但它的确具有成为一种完美的水保护坡植物的“天性”。

马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丛生,植株高(即叶长)约30厘米,叶宽约6毫米,兰紫色花、四五月间开放,自然分布极广。马蔺根系发达,抗性和适应性极强,耐盐碱,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它非常适用于北方气候干燥、土壤沙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绿化改造。

据测量,马蔺的根系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须根稠密而发达,呈伞状分布,这不仅是它极强的抗性和适应性的有力保证,也使其具有很强的缚土保水能力。马蔺直立生长的叶片可有效地减少水份蒸发,缓解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而且还利于根部透气,马蔺生长具有高渗透功能,对降水快速入渗拦蓄,涵养地下水源,造就湿地环境有明显效应。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马蔺的地上部分会变得相对低矮(地上生长量会减低20%以上),同时根系会更加发达(根系会增加10%以上),这都有助其在高温干旱、盐碱、水涝贫脊等不良环境中正常生存。马蔺还是一种耐重盐碱的植物,在含盐量达7%,PH值达7.9-8.8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是难得的盐碱地绿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马蔺自然顽强生长的明显例证,在我国的大西北罗布泊无人区,古楼兰故国的孔雀河流域,其它植物以不复存在,而马蔺草确零散的分布,充分显现出适者生存的顽强生命力,在罗布泊的强干旱、风沙疾暴。

千年的无人区,唯有马蔺绿色与花朵的这道亮丽景观,这充分证明马蔺的生存奇迹。给我国及世界治理荒漠化闪亮出一道绿色植被绿灯。而马蔺的叶片和它调节水份与它的生态特性为菌类与昆虫类的生存发展的空间是自然与野生各种动物生存的必备条件,是生物链的先决基础,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的首选方略。对我国大西北脆弱植被生态环境的改善,用其地产固有植物植被是正体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措施,而不是用引进国外进口植物短期就能适应和实用的,引进国外进口植物物种从它的病害随之引入的整体价植观也是得不偿失,马蔺由于它根系的渗透功能和涵养地下水源作用及它的遮阴效果控制水份蒸发,植被后逐渐成为湿地环境,为整体生物链造就新的格局。

马蔺繁殖简单迅速,生命力强,具备建植人工植被所必备的特点。马蔺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直播种子出芽率达80%以上,用成熟的马蔺进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也很高。新苗生长迅速,次年即可发育成熟,马蔺抗逆性强,不仅抗旱、抗寒、抗盐碱、耐践踏,而且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不仅在马蔺植被中从不发生病虫害,而且由于它特殊的分泌物不受鼠害,老鼠从不到马蔺草地打洞筑窝,使其与其它植物混植后也极少发生病虫害,植被一旦形成即不必进行后期养护,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除具有的水土保护功能外,马蔺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马蔺色泽青绿,在北方地区绿期可达280天以上:马蔺兰紫色的花淡雅美丽,花密清香,花期长达50天,还可作为切花材料:马蔺耐践踏,经历践踏后无须培育即可自我恢复:马蔺植株高矮适中,叶多而直立生长,具有较强的吸尘、减噪、降温作用。马蔺生命力强,基本不需要日常养护,节约了水肥和管理投入:在建植城市开放或用作家畜饲料,每亩可产干草500公斤,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自古以来马蔺就被我国劳动人民广为种植,在孔子的《家语》、屈原的《离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中都有对马蔺的记载,作为优良的水土保持,放牧、观赏和药用植物在历史和自然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野生药用观赏花卉——马蔺

马蔺亦称马莲、蓝花草、蠡实等,.属于鸢尾科植物,分布较广,主产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地区及内蒙古.多生于荒地、山坡草地及路旁杂草丛中,有时成丛、成片生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叶形优美,花色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马蔺的根、花、种子等是重要的中草药能医治多种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马蔺中药马蔺(拉丁文 Iris ensata Thunb.)又名马兰,马兰花等。马蔺的根,叶,花与种子均可药用。

1.采收加工:

马蔺花:开花后择睛日采摘,阴干或晒干。

马蔺子:8~9月份果实成熟时,割下果穗,晒干,打取种子,除去杂质。

马蔺根、叶:8~9月份采收,晒干。

2.功效主治:

马蔺花:味咸,酸,微苦,性凉,可清热解毒。止血利尿,主治喉痹,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

,疝气,痈疽等症。

马蔺子:味甘,性平。可清热解毒,止血,主治黄疸,泻痢,白带,痈肿,喉痹,疖肿,风寒湿痹,

吐血,衄血,血崩等症。

马蔺叶:治喉痹,痈疽,淋病。

马蔺根:可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3.单方,验方:

(1)治喉痹不通:马蔺花,蔓荆子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1克,日服数次,开水送下。

(2)治小便不通:马蔺花,小茴香,葶苈子各10克,均炒后研末,每次6克,温酒调服。

(3)治疝气:马蔺花(与萝卜子同炒)60克,川楝子(与橘核同炒)45克,吴茱萸(酒浸炒

)30克,木香6克,共研细末,每次3~6克,黄酒调匀,空腹服。

(4)治疮疖痈肿:马蔺花6克,蒲公英30克,地丁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骨结核:马蔺子用铁锅炒干,研粉,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儿酌减。另用其

粉2份。凡士林5份,调成药膏外敷。

(6)避孕:马蔺子50克,捣碎,加水2碗,熬成1碗,加入黄酒250~500克,稍煮,连

渣带汤分成6份。经来时每日2次,连服3天。

(7)治风湿性关节炎:马蔺根,苍耳根各100克,糖50克。加水2000毫升 ,煮成1000毫

升。每次服用70~80毫升,每日3次。

(8)治慢性气管炎:马蔺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9)治月经过多:马蔺子9克,马蔺花9克,石榴皮12克,共研细末,1日分3次服。

(10)马蔺子甲素。

药品名:安卡。别名:6-甲氧基-2-顺十七烯-1,4-苯醌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放射增敏剂,用于放射治疗的肺癌,食道癌,头颈部癌者。

用法和用量:饭后口服,一日2次,每次2粒,分别于放疗前,后服用,小儿酌减。本品应在接受放

疗前2~3日开始服用,连续服用直至放疗结束。

各家论述:

1.《日华子》:“马蔺,亦可蔬菜食,茎、叶同用。”

2.《本草图经》:“今陕西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京尤多。叶似薤而长厚,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木而赤色有棱,根细长,通黄色,人取以为刷。三月开花,五月采实,并阴干用。《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广雅》云:马蔺,荔也。蔡邕、高诱云:荔以挺出,然则郑以荔挺为名,误矣。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多,种于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马蔺。其花、实皆入药。《列仙传》:寇先生者,宋人也,好种荔,食其葩实焉。今山人亦单服其实,云大温,益下,甚有奇效。崔元亮治喉痹肿痛,取荔花、皮、根共十二分,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含之,细细咽汁,差止。”

3.《本草衍义》:“蠡实,陶隐居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本经》诸家所注不相应,若果是马蔺,则《日华子》不当更言亦可为蔬菜食。盖马蔺,其叶马、牛皆不食,为才出土叶已硬,况又无味,岂可更堪人食也。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子,更俟博识者。”

{附注}:与马蔺同等入药的同属植物尚有:

1.锐果鸢尾 Irisgoniocarpa Baker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喜盐鸢尾 I.halophila Pall.又名:碱地马蔺《中药大辞典》分布于甘肃、新疆。

3.白花马蔺 I.lactea Pall.分布于吉林、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