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年
公元前63年,戊午,元康三年。中国古代王朝汉朝的时代。
公元前63年-历史纪事
宣帝襁褓中因戾太子案系狱,赖廷尉监丙吉保护得全。宣帝至上年方知当年情形。是年,封御史大夫丙吉博阳侯,其余故人有恩者分受爵赏。太子太傅疏广、少傅疏受以“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辞官回张。历代传为美谈。二疏,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
公元前63年-杂谭逸事
疏广父子俱乞骸骨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人。少好学,明《春秋》,居家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前67)立皇太子,选广为太子少傅,不久迁为太傅。兄子疏受,亦以贤良为太子家令,后拜太子少傅。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许伯奏请,以其弟许舜监护太子家。疏广以为,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应为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再使许舜监太子家,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宣帝以此作罢。后疏受以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称病告归,再乞骸骨。宣帝以疏广年老,皆许之。公卿大夫等设祖道供张,送者车数辆。
疏广拒为子孙置产
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致仕归乡里。日具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相为娱乐。其子孙劝买田宅。为疏广拒绝。疏广以为,家中自有旧田庐,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普通百姓一样。再买田产以为赢余,不过是教子孙怠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而且富者为众人所怨,我既无以教化子孙为喜,也不愿意益其过而生怨。于是族人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