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角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短肢角蟾(学名:Megophrys brachykolos)为锄足蟾科角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目:无尾目Anura

科:锄足蟾科 Pelobatidae

属:角蟾属 Megophrys

种:短肢角蟾 Mbrachykolos

基本资料中文名:短肢角蟾

拉丁名:Megophrys brachykolos

英文名:Brachy-limbed Mogophrys

属中文名:角蟾属

国内分布:香港、广东。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Iucn2003:EN B2ab(iii)

生物特征吻端平切呈盾状、吻向前突出,吻棱呈棱角状。背部皮肤光滑,上唇缘自颊到口角部为浅色纵纹,后肢短,左右跟部不相遇。雄蟾第一、二指具有细小的黑色婚刺。蝌蚪呈漏斗状,无唇齿,亦无角质颌。

生态分布短肢角蟾栖息于香港、广东等地的林间溪流附近。

保护措施已经被录入《三有保护动物》。[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