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纪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副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背景学位 专业 学校 时间

博士 经济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3

硕士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00

学士经济学 北京物资学院 1997研究领域公共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行为经济学职业经历2005 年7 月-至今: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2003 年7 月-2005 年6 月:上海财经大学讲师

2008 年8 月-10 月:加拿大女皇大学访问学者

2005 年8 月-2006 年1 月:美国德克萨斯A&M 大学访问学者发表论文[1] 李英蕾和夏纪军,2009,“社会距离对自愿合作的影响:文献回顾”,《世界经济文汇》,2009 年的四期。

[2] 张晏和夏纪军,2009,“公共品自愿供给机制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09 年第一期。

[3] 张晏和夏纪军,2008,“体制竞争与组织绩效:兼论双轨制对制度变革的意义”,《世界经济》,2008 年第四期。

[4] 夏纪军和张晏,2008,“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兼对股权有效性检验”,《经济研究》,2008 年第三期。

[5] 张晏、夏纪军,2007,“地区竞争与中国市场化进程地区差距”,《财经问题研究》,2007 年第四期。

[6] 夏纪军,2005,“中国信任结构及其决定:——基于一组实验的分析”,《财经研究》,2005 年第六期,第39-51 页。

[7] 夏纪军,2004,“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户籍制度变迁动因分析”,《经济研究》,2004 年第10 期,第56-65 页。

[8] 夏纪军,2004,“公平、互利理论及其应用”,《中国经济理论》,2004年第1 期,第74-86 页。

[9] 夏纪军、张来武、雷明,2003,“利他、互利与信任”,《经济科学》,2003年第7 期,第95-108 页。讨论稿[1] 夏纪军,2009,“内生谈判力与婚姻匹配失衡”;

[2] 张晏、夏纪军,2009,“社会认可与公共品自愿供给中的领导者产生”;

[3] 夏纪军、康健,2008,“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偏误研究”;

[4] 张晏、夏纪军,2006,“税收竞争理论评析”;

[5] 夏纪军,2006,"A Theory of Fairness and Reciprocity”。主要奖励[1] “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兼对股权有效性检验”,获上海财经大学中振科研基金优秀论文奖,2008;

[2] 论文“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户籍制度变迁动因分析”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3] 上海财经大学 校先进工作者,2005;

[4] “中国信任结构及其决定——基于一组实验的分析” 获上海财经大学中振科研基金优秀论文奖,2005;

[5] “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户籍制度变迁动因分析”获上海财经大学中振科研基金优秀论文奖,2004;

[6]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2003;

[7] 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2001-2002。承担课程本科课程: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博弈论

研究生课程:

高级微观经济学 I公共服务[1]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副院长 2007.6 -至今;

[2]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院长助理 2004.11-2006.5;

[3]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教研室主任 2003.10-2005.7。其它妻子:张晏,副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