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萧长华

人物概述萧长华(1878-1967),男,京剧丑角、教师。号和庄,曾用艺名宝铭。祖籍江西新建,祖辈客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著名戏曲艺术大师和卓越的戏曲教育家。出生:1878年12月1日,光绪四年(戊寅)十一月初八日;逝世:1967年4月26日,农历丁未年三月十七日。

梨园世家伯父萧永寿,艺名小兰,是咸、同年间著名的昆旦;父亲萧永康,艺名镇奎,是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同时期并同台奏艺的著名丑角演员。其子萧盛萱、孙萧润增、萧润德、萧润年均得其薪传。

艺术经历义父卢胜奎是三庆班的著名老生。萧长华十一岁拜入徐文波门下,从周长山、曹文奎、周长顺、裕云鹏学老生、老旦和小丑及昆曲小生等。十二岁在三庆班出台演娃娃生。15岁后专攻丑行,十八岁正式拜名丑宋万泰为师。后又成为鼎鼎大名的苏丑杨三的“关门弟子”。先后搭入鸿奎、天福、玉成、同庆、鸿庆、喜庆和等班,曾与谭鑫培、王楞仙、黄润甫、刘鸿声、王瑶卿、杨小楼、龚云甫等名家合作。1922年后,与梅兰芳长期合作,并辅佐马连良、于连泉、尚小云、谭富英、张君秋等人演出,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饮誉大江南北,倍受推尊,与慈瑞金、郭春山并称“丑行三大士”。。他于1904年始,应叶春善聘请,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科班任任总教习达三十六年之久,除教授丑戏外,还教授生、旦、净各行角色。同时仍在玉成班、同庆班等演戏。他终生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一九一三年,为专心执教喜连成科班,曾辍演八年,不外出搭班演出,专心致志于教学。从此,他享誉梨园,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著名戏曲艺术大师和卓越的戏曲教育家。建国后,萧长华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顾问、副校长、校长,为京剧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萧长华

主要作品一九二二年,他应邀与梅兰芳长期合作,梅所演《女起解》、《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太真外传》、《春秋配》、《审头刺汤》等剧中主要丑角都由他扮演。期间,他也一直未间断教学工作,又给富连成科班编排了《五彩舆》、《三国志》等本戏和《得意缘》、《胭脂判》等许多折子戏。

艺术特色萧长华的嗓音高亢宏亮,偶然唱一大段,可兼程长庚、汪桂芬、孙菊仙各派之长。如他在《请医》中,唱一段《战蒲关》的〔二黄原板〕,唱来满宫满调,以翠玉金石之声,既有程、汪所擅长的“徽韵”,又有孙的“排荡有力、余音袅袅”,最后一句先收后放,先细后宽,堪似程的“云遮月”唱法,这段唱可称得是实大声宏、波澜壮阔。

丑角的念白,比唱重要。萧长华在念白中,不但宽圆浏亮,而且兼有激锐之音。他虽幼年失学,但能刻苦钻研、精求字义,尤其喜欢追逐历史,所以在每句念白中都能得其文理,因而不论大小长短,都能念出节奏,成为艺术的语言,没有“白坯儿”。并且全是根据剧中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感情而加以变化,无论是高音、低音、长音、短音、大音、小音、虚音、实音、悲音、喜音、笑音、怒音、真音、假音、轻音、重音、男音、女音、狠音、恨音……都能在每句话里重点突出,在其主要的字眼上特别着力。听他的念白就像看古籍经典书一样,大小字排得清楚,哪里是正文、哪里是注解,或者双行夹注,都很清楚。同时又像使用了标点符号的新本,哪句话是冒号,哪句话是逗号,哪句话是分号,哪句话是惊叹号,丝毫准备、历历分明。

萧长华
剧照

萧长华的身段极富舞蹈美。如《群英会》的出场,他走摇摆台步,腿上有力,身上飘飘然,花褶子的后襟随之左右拂动,把蒋干酸而傲、藐视东吴的内心一下子勾勒出来。

执教六十年,桃李满天下萧长华从一九零四年起至一九四零年止,他在喜连成(富连成)科班任教三十六年,建国后又一直在中华戏曲学校教戏,一生的品德,有很多足以为后人学习之处。在六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前后有上千的生徒,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戏曲人才,遍及全国各京剧演出团体。他从不私收弟子,能传其丑角表演艺术的主要传人有马富禄、茹富蕙、孙盛武等,其子萧盛萱亦能传其艺。其它生、旦、净、武生、小生、老旦、武旦等各行著名演员,也无不受过萧的培养。

社会任职他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萧长华

建国后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出版著作有《萧长华戏曲谈丛》、《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出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