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物地理分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世界动物地理分区

世界动物地理分区

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物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点发生的,然后由发生地点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由于陆地本身的地理特征阻隔,导致各种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并不平均,相互相对隔离的不同大陆之间,野生动物的组成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差异。1857年,鸟类学家斯克莱特根据各地鸟类的差别,将全球分为六大鸟区,这就是目前世界动物地理分区的前身。1876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泰斗华莱士和达尔文都肯定了六大区划分的正确性,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形成六大动物地理分区。由于这六大动物地理分区是在鸟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对于其他动物类群而言略有出入,但形成这种动物地理分区的基础是地球表面陆地分布的物理阻隔,所以对其他动物类群而言,虽然存在一定出入,但对于其它脊椎动物特别是陆生脊椎动物也适用,只是这些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的分布状态会略有些各自的特色。例如东洋界和澳新界的哺乳动物区别甚大,鸟类的区别虽大但尚有一定的共有类型,而在论及昆虫的分布的时候则常将二者合并为印澳界。

古北界:面积5.41 亿km²,包括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和非洲北部

东洋界:面积0.75 亿km²,包括东南亚、新几内亚和附近的岛屿

埃塞俄比亚界:面积2.21 亿km²,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

澳新界面积0.87 亿km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上的岛屿

新北界:面积2.29 亿km²,包括北美大陆大部

新热带界:面积1.90 亿km²,包括南美大陆

南极界:面积0.03 亿km²,包括南极洲以及附近海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