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会议运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北京政变后,段祺瑞得到各派推举,重掌政权,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宣告成立。此时,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应先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统一与建设。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北上,并于1924年11月发表宣言,指出在全国正式政府未成立前,国民会议预备会议应该是号令全国的总机关。这个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于是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孙中山也于1924年12月31日到达北京。

为了抵制国民会议,段祺瑞于11月24日抢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然后筹备召开善后会议,企图通过善后会议产生国民代表会议,再通过国民代表会议制定宪法,组织正式政府,使其统治合法化。国民党对此表示反对,孙中山决定国民党员不参加善后会议。1925年2月1日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3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左派在北京召开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揭露了善后会议的反人民性质,坚决反对以国民代表会议代替国民会议。

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夺取解决国事权利的斗争,广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而且把城市各革命阶级和

20年代中期反对军阀统治、要求建立民主政权的运动。1923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的主张。1924年1月再次号召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争取成立国民政府。这一号召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各地先后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

孙中山晚年接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事和平救国而唤起民众的一次全国性的政治运动。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孙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在《北上宣言》中提出召集有现代实业团体、商会、教育、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工会、农会、共同反对曹吴各军及政党等九种团体代表与会的国民会议预备会和正式的国民会议,以谋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建设。孙的这一主张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力支持和全国民众的拥护。11月中旬孙离粤北上,沿途宣传召集国民会议以定国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多次指派国民会议宣传员数十人分赴各省区推动全国各地的国民会议运动。从12月中旬上海首先组织国民会议促成会起,国民会议促成会、期成会、后援会等组织,在天津市及湖北、江苏、湖南、广东、浙江、江西、安徽、山东、陕西、甘肃、吉林、福建、直隶等省的都市和一些县镇陆续宣告成立。各地的国民会议促成会等团体纷纷通电表示坚决拥护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提出的善后会议,各地的国民会议促成会组织机构完备,有各阶层的民众参加。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0多个省区的120多个国民会议促成会派出代表与会。全国性的国民会议运动有力地声援和协助了孙为召集国民会议及其预备会议而同段等进行的正义斗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