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制造
基本概念云制造,是在“制造即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借鉴了云计算思想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云制造是希望采取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支持制造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
云制造研究重点基于对云制造的认识,初步提出了一个云制造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但这里面还有许多层面的问题尚待研究。例如,在云制造的运行机制方面,还需要探索制造资源共享的商业模式,推动机制等基本问题;在基础理论方面,云制造的基本概念、内涵、体系,技术基础等基础理论仍需探讨;在实现的关键技术方面,为了实现云制造的理念和完善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探索其中的平台构建,运行管理等实现技术:而应用实践方面,未来首先要开展若干云制造的试验试点。

[1]
因此,在云制造的推进上,要针对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切实增加制造业及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探索以“制造即服务”为核心理念的云制造模式,整合制造资源,提供制造服务,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制造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可持续良性发展,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
云制造方式云制造是为避免制造资源的浪费,借用云计算的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资源的高度共享。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企业用户无需再投入高昂的成本购买加工设备等资源,咨询通过公共平台来购买租赁制造能力。
在理想情况下,云制造将实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模式。这种制造模式可以使制造业用户像用水、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
五大应用方向云制造的应用可以在五个方向上逐步展开(如下表所示)。首先是针对大型集团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服务平台。针对大型集团企业,利用网格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集团企业内部现有的计算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建立面向复杂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服务平台,为集团内部各下属企业提供技术能力、软件应用和数据服务,支持多学科优化、性能分析、虚拟验证等产品研制活动,极大促进产品创新设计能力。这类服务平台主要是面向集团内部下属企业的。

第二个重要方向是区域性加工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制造加工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针对制造资源分散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化技术、物联网以及RFID等先进技术,建立面向区域的加工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加工制造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制造业发展。
另外,制造服务化支持平台也是将来云制造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针对服务成为制造企业价值主要来源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建立制造服务化支持平台,支持制造企业从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转变,提供在线监测,远程诊断,维护和大修等服务,促进制造企业走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这类平台主要针对大型设备使用企业。
除了针对大型企业的服务平台,云制造更可以服务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因此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还可以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其提供产品设计、工艺、制造、采购和营销业务服务,提供信息化知识、产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等资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我国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水平低,物流技术基础差,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因此,针对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高等现状,利用RFID、网络、物流优化等技术,研究整机制造企业,零部件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多方协作模式和第三方服务模式,建立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服务平台,为制造业整机制造企业,零部件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协作提供服务,促进制造业发展。
云制造的探索有关云制造的探索,有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制造资源共享的问题,探索政府、企业、中介等参与应用模式、商业模式以及推动的工程机制。二是借助信息技术来支撑、构建和实现该模式,使云制造的概念落地。三是探索商业模式、运行平台和支撑技术中的前沿理论和相关技术问题;四是面向制造能力和制造资源集聚区域开展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