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解答钱学森之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目录

基本介绍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解答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据说温总理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

这种回答其实是不能让钱老和总理满意的。

钱学森之问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其中涉及如何重用自主创新型人才 - 设立客观的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以及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的德才兼备教育与创业园的孵化器建设等几个方面。另外,为何我国没有诺贝尔那样的发明家型企业家,为何没有企业家设立科学研究基金会与科学奖?古代中国建立以儒者(有德有学的文官)入仕途体制,欧洲近现代化形成了以技术发明而成为企业家的知识产权体制;因此,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体制健全是极为重要的方面。重钱不重人是社会风气问题所在,以人为本重的才是人,人是才之本也是财之源,一个人本身的品德修养与才学能力是知识与技能之根本,教育如果不放在品学才能的培养上,只是放在一些背书知识与技术细节上的话,怎么能造就社会尽职尽业的各类专门人才呢,其中,也包括具备道德良知与专业才能的商人或称之为商业人才。创新型科技项目指南、公平竞争机制与客观评估系统等也都是影响创新的极为重要方面。

钱学森和他的学生促进中国系统科学发展,其实已经带来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自主创新成果,比如,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曾邦哲的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等已经成为国内创立国际发展的前沿科学。

教育乃国家之本。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可见,中国崛起太慢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教育。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家崛起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已有数不清的批评性和建设性的文章,然而,问题始终不见真正得到解决。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系统的改革始终如“老牛爬坡”,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加剧,教师功利化趋势加剧。这样的学校和教师有可能培养出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吗?

相关发展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封公开信。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发出公开信的沈正赋等11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天前,我们满怀悲痛送别了钱学森老人。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老对国家民族、对科学研究、对青年人才、对科学道德的挚爱,感动了全民族。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连日来,人们在缅怀和追思中,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

这11位教授认为,“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为此,他们愿意通过《新安晚报》,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给教育部新任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同仁发出《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封公开信。

信件原文尊敬的袁贵仁部长并全国教育界同仁:

钱学森走了,又一颗巨星陨落了。我们深切缅怀钱老,缅怀他的科学精神和崇高人格,还有他的那句震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从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1905年废除科举至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已逾百年。从1977年重新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至今,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已经有30余年。应当说,积3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深层次的。例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破的瓶颈。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温总理的感叹,源于对中国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忧虑。缺乏人才长远规划的短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怎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绝对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时候直面“钱学森之问”了,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眼下,袁贵仁部长刚刚走马上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订,这时候,我们需要一起来面对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我们一起来深思、来解题。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道题,一定能找到一条光明的路,中国的杰出人才也会由此不断涌现。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便是对钱老最好的缅怀。

此致

敬礼

沈正赋 芮必峰胡荣华卞利 康建中 谢云章 李正平 徐华 李桂华 杨四平 吴玲

2009年11月11日(排名不分先后)

钱学森与珠峰计划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入选高校是国内11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以上8所均为985九校成员)、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这场“试验”,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

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但并未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位大学校长告诉本报记者,“珠峰计划”的名字比较高调,而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

这位校长说,此项计划是高校扩招以后的提高质量之举,可看作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决策者注意到,“很多前辈科学家提过顶尖人才培养不出来的问题。” 据介绍,教育部鼓励11所大学各显神通,没有定式。因此,各大名校的做法并不一样。但是,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传时,它们分别开始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增加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相关评论其实,自春秋战国结束,汉代开始推行独尊儒术后,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就一直在发出“钱学森之问”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出过什么大思想家吗?首创出了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吗?大思想家?几乎没有!科技成果?少得可怜!可怜到现在还在拿四大发明来说事。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钱学森之问”,只是失聪、失明或假装失聪、假装失明的中国人听不到、看不到而已。

其实,“钱学森之问”,在上个世纪也由一位英国人提出过。这个人就是李约瑟。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曾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它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安徽11 名教授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信,使我们又一次关注钱学森生前那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未竞之问。可以说,钱老先生的未竞之问,已是摆在全体国人面前的一个亟待求解的课题。

正如 11 位联名给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写信的教授所说:“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 现代化的教育,绝对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时候直面‘钱学森之问’了,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如今钱老先生虽故,而问题依然留在那里,如果不予以重视,相信再过若干年问题仍然不会自动解开。那么,作为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宏大问题,钱学森之问总不能永远搁置吧?应该说,越早地直面越有利。那么,谁又能解决?如何解决?我想,仅凭安徽 11 名教授的信恐怕还是不行,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课题进行求解,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教授乃至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进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对这个问题来一个“思维风暴”,最终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出来。

总之,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大国教育与人才之问,是全民之问之期待——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将直面钱学森之问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讨一下了。

中国自华夏至明清工商业萌芽,建立人类农业文明最成功的典范,成为当时历史上科技、文艺、产业与体制最发达与繁荣的世界强国,为什么后来却在鸦片战争时期却已经如此落后了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然而,历史问题应该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以史为鉴就是源自史官的儒学传统的研究方法,从男耕女织到男奴(辫子)女卑(小脚)就是历史的文化变迁。自五西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仁人志士以国家大事、匹夫有责的儒家精神探索科学与民主的赛先生与德先生;因为,科学实践为的是发明创造,是公平客观的学术竞赛,民主法制是伦理道德的实施,是以人为本的制度。

科学创新、专利技术发明费力、费钱、费时,唯有有效而有力地保护创新的体制健全才能形成科学创新与技术发明的环境。同样,只有鼓励而有利于生产优质产品的监督体制健全,才能形成创新型高科技产业。如果金钱在商业贸易或事务流通的交易过程比在第一线的生产与创新更能得到利益的话,就很难促进创新;然而,只有创新与发明的发达程度才是一个社会整体的真正财富与实力所在,对科学创新、技术发明型人才与机构的落在实处的支持与利益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最新解答解答“钱学森之问”

——谈谈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国家人才战略

(2010-03-25 09:57:14)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啊,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乘鹤西去,后人如何答问?

中国教育改革改来改去,始终没有抓住“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开发”这个关键性的核心的最终目标,钱学森之问可谓一针见血。中国是世界上人才资源潜力最大的国家,人口世界最多,家家重视教育,这让世界其他国家十分羡慕,又十分恐惧,因为一旦这种国家竞争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必将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可惜中国没有充分利用好在全球最有竞争优势的智力资源。

不是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农民(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力资源作用,就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低成本优势),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如果中国再把智力资源充分开发好,把人才培养好、利用好、吸引好,有了体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源开发的双轮驱动,中国不想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都难!!!

问题关键在:现有教育发展模式已经僵化腐朽,基础教育主抓考试分数,评估重点是考试成绩如何;高等教育主抓招生人数,评估重点是是否取得毕业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后续如何开发利用?说有负责,实际可不用负责。不打破现有教育发展模式,无论怎么改革,所谓优秀学生人才都难逃“书呆子”(善于死记硬背、不善开拓创新,善于学习理论知识、不善解决实际问题,善于考试拿高分、不善竞争拿高奖)的教育发展结果。

解决的办法是:确定人才强国战略,开动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双轮驱动,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最具竞争的战略优势,实施“真才教育”和“人尽其才”发展模式,辅以在全球“招才引智”战略,对学校实施分类而治,基础教育、基础学科主要由国家承担,其他教育及人才开发主要有学校自主承担,建立“人才培养效果承包责任制”,哪个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及其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其人才个人收入所得税、遗产税归哪个大学。大学成立“人才开发公司”,让各高校面向市场自动自主进行人才终生跟踪培养和人才终生跟踪开发,从而拉开大学收入差距,让重视教育质量效果与人才使用开发的大学脱颖而出,让培养假人才与不善人才使用开发的大学被兼并或淘汰,让各高校自动“因人施教,因需而教,人尽其才,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人才潜力”,教育的成效不再靠社会督促,成为各高校利益驱动的自发行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社会的优秀人才资源成为各大学自发争相培养的对象,农村的贫困的优秀人才将不再为上大学发愁,高校将自发抢夺、免费培养,中国将成为全球人才汇集交流的中心。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历史性关键时期,如果把土地承包到户,标志着中国农业的崛起,叫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叫着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那么,能否再借势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次浪潮,创造性地推动中国人才产业在全球的崛起?

刘六2010-04-10 20:00:19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评价机制彻底改革

———建立“人才成就”教育评价机制和发展模式

网络时代,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因为知识爆炸,日新月异,需要什么知识,尤其是一般知识,到网上一查几乎就能找到,没有必要耗精费神地死记硬背那么多;教育更需要的是学习能力教育,懂得学什么、到那学、怎么学;需要的是应用能力教育,善于思维分析、实践验证,善于收集经验、借鉴经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竞争能力教育,善于扬长补短、开拓创新,善于发明创造、满足需求,善于利用市场、竞争发展。

教育评价的核心不应是考试成绩、学历高低,这些评价的只是知识多少,不是能力大小,网络知识爆炸时代,不需要这些教育评价机制,需要的是“人才成就”评价机制,是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开发利用自己潜能服务社会发展的竞争能力!

关键是建立“人才成就”培育开发的利益驱动机制,对学校实施分类而治,基础教育、基础学科主要由国家承担,其他教育及人才开发主要有学校自主承担,建立“人才培养成就承包责任制”,哪个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及其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其人才成就个人收入所得税、遗产税归哪个大学。大学成立“人才开发公司”,利益驱动让各高校面向市场自动进行人才终生跟踪培养和人才终生跟踪开发,从而拉开大学收入差距,让重视教育质量效果与人才使用开发的大学脱颖而出,让培养假人才与不善人才使用开发的大学被兼并或淘汰,开动高校人才培养开发竞争,不断开发人才潜力,实现“校尽其能,人尽其才,利益驱动,竞争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新局面,走以“人才成就”为评价核心的教育发展模式,考试评价、学历评价已经腐朽僵化,不适应现代全球化竞争发展需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