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秃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非洲秃鹳

中文名:非洲秃鹳 拉丁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us 英文名:Marabou Stork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今鸟亚纲-> ->今颚总目->鹳形目-> -> ->鹳科-> ->

分布范围: 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I。

动物简介: 非洲秃鹳栖居在河流、湖泊、沼泽、草地等地带,甚至靠近人类居住区,集群,日行性,飞翔沉重、缓慢。留鸟。颈下部的膨胀肉垂(喉囊)用于求偶炫耀。

主要以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也捕食昆虫、鱼、鼠和鸟等活猎物。有时会翻食垃圾。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大树上,每产1~4卵,孵化期29~31天,晚成鸟,3~4岁性成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