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概述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以小腿、踝周尤显著。临床表现有丘疹紫癜、风团、小水皰、多形性红斑、小结节,以红斑和结节较常见,病程慢性,可迁延达数年之久。本病常发生于青年男女,可能的诱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某些药物因素,鉴于本病的形态多样、病程长,如能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痛苦,提高疗效。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临床表现1.初期皮损为粟粒大小红色斑丘疹与紫癜;2.红斑基础上出现黄豆大小水皰、血皰与结节;3.水皰破溃或结节坏死后可形成浅溃疡;4.慢性病例常见多种损害同时存在。5.皮疹对称分布于双下肢与臀部。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诊断依据

1.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以双下肢为主分布;2.皮疹呈红斑、丘疹、紫癜、小水皰、结节、风团、溃疡等多形损害;3.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沈增快;4.抗“O”值增高;5.组织病理显示皮下组织上部非特异性脂肪组织炎及真皮炎症反应;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治疗原则1.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2.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4.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5.对症支援治疗。

用药原则

1.早期轻病例以口服抗组织胺药、维生素C、E为主;2.中期普通病例以口服或肌注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C、E及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少量皮质激素疗效较佳;3.重症病例以静脉予中等至大剂量皮质激素为主,同时注意支援对症治疗;4.应用激素效果不佳者可试用氨苯枫、秋水仙堿等治疗。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辅助检查

1.对轻型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2.严重病例或需与过敏性紫癜、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相鉴别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和“C”。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诊断依据1、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以双下肢为主分布;

2、皮疹呈红斑、丘疹、紫癜、小水泡、结节、风团、溃疡等多形损害;

3、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沈增快;

4、抗“O”值增高;

5、组织病理显示皮下组织上部非特异性脂肪组织炎及真皮炎症反应。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专家提示上海城市医院皮肤科主任赵岩提示: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皮损以双下肢为主分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行走时间,睡眠时要抬高下肢以利皮疹愈合。同时该病与变态反应有关,尽可能去除病因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