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古雅的宋代盏托

【名称】盏托
【类别】 白瓷
【年代】 南宋
【文物产地】河北定窑
【文物现状】 流传于世
【简介】
我国的饮茶文化与陶瓷文化几乎有着同步发展的千年历史,因为茶叶与茶具是一对不可分开的孪生姐妹,据《唐语林》记载,“琖托”始于“建中(唐德宗年号)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手”,而用蜡来固定杯子。后人乃将茶托中部做成环状,即成盏托,而后一直延续并逐渐演变至今日的呆板单调茶具器形,宋代定窑白瓷盏托即为饮茶器皿之一。
盏托又作“琖托”,亦称“茶托”“茶船”,是和茶盏配套使用的茶具。南宋定窑白瓷托盏通高约7厘米 , 盏杯2.5厘米 、杯径6.4厘米 、玉璧型浅足0.3厘米 ;盏托高4.7厘米 、托杯台高约2.5厘米,托台面内凹,直径约3.2厘米,托环围以削角法将之作成上翻外卷五瓣花式 ,围径11.8厘米 储水槽约2.3厘米 ,盏的玉璧式浅足正好嵌入托台,可谓天衣无缝、珠联璧合。整器胎质洁白如玉,釉色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白的质感,杯盏轻薄似纸,光下晃动可映出指印,手指轻弹,声脆如磬。 盏托为高足,足壁上镂4孔海棠花空,釉水丰润, 因年代久远形成的开片如冰纹,似蟹爪,与古人对定窑白瓷“类雪似银”的特征形容具符,宋代白瓷托盏在给鉴赏者带来冰清玉洁 、玲珑古雅的视觉感受同时,也产生了与古人的神交之感,更会对中国悠久高雅的饮茶文化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燕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