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云门去流浪
图书信息分类:生活·随笔

书名:《跟云门去流浪》[1]
作者:林怀民
开本:16K/ 页数:184
出版时间:2010年5月
定 价:38.50元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策划:现在网读书频道
ISBN:978-7-5039-4272-3
CIP分类:III . ①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IV.①I267.1
内容简介“传统文化,不管是民间故事、文学经典,或书法美学都是我的眷恋。”——林怀民
云门的舞者很习惯奔波,仿佛舞者的生涯就是一出“流浪者之歌”。
去年的欧洲巡演过程中,老师每天写日记,记录幕后的点点滴滴。
这是第一次,我们可以窥见云门这个世界级的工作团队及舞者舞台下的真实生活,了解云门舞蹈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并且借由老师的双眼,以一种宽阔的视野看舞,看世界,看云门。读者读到舞,也读到了旅途中的风景。
“希望这本书让大家对于这个‘逐水草而居’的行业,能够多一点认识。”
如果你对表演艺术,以及这个以世界为舞台的人生,有过想象和好奇,那么,就跟林老师,和云门一起,去欧洲流浪。
作者简介林怀民,名闻世界的编舞家。
1947年出生于台湾嘉义,大学期间就读新闻专业,留美攻读写作,获艺术硕士学位。
1973年回到台湾后,创办“云门舞集” ,现为“云门舞集”艺术总监。他创团三十余年,编舞160余部。获荣誉无数。他的主要舞作包括:《白蛇传》、《薪传》、《红楼梦》、《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行草三部曲”等160余部。
《跟云门去流浪》是他暌违近二十年后的第一本亲笔著作。
图书看点1.本书全面解读“亚洲第一当代舞团”“世界一流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和舞者。全文完美诠释了云门舞集创办之初的口号: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
2.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门之舞举世无双。它呈现独特成熟的中国编舞语言。这项亚洲舞蹈进化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威廉·弗赛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影响;
3.书中除了记录云门舞集的舞人舞事,还另外介绍了当地的剧院,或艺术节,或特色建筑,或别致公园,甚至有趣的机场广告,让这本巡演日记于匆忙之中偶尔形似惬意游记;
4.全书精美的摄影作品与林怀民随性的文字贯穿始终,相得益彰,是令人值得收藏与玩味的精美典籍;
5.精美的独立外封,内层图是云门饶有韵味的横幅剧照。
编辑推荐1. 作者点滴的记录,真实细致地反映了云门舞集欧洲巡演的台前幕后,让读者对这个世界级的工作团体有了更进一步地认识,也对他们的舞台表演产生了极大的渴望与兴趣。
2. 如果你对表演艺术,以及这个以世界为舞台的人生,有过想象和好奇,那么,就跟林老师,和云门一起,去欧洲流浪。
图书目录2007. 5.19 → 5.24
台北→澳洲悉尼
月亮碎片里舞狂草
悉尼歌剧院
蹲下来就自由了
硬脖子
快跑!快跑!快跑!
2007. 5.24 → 6.3
澳洲→德国威斯巴登、刘易斯哈芬
干扁四季豆与芍药
威斯巴登国际五月艺术节、
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刘易斯哈芬法兹堡剧院
舞者像大象
不能看肚脐眼跳舞
服装管理子宜的话
坐巴士去跳舞
保树说
流浪者之歌
遗憾与歉疚
掌声
《狂草》的音沈圣德
无我
2007. 6.3 → 6.10 6.17
德国→俄罗斯莫斯科
前进莫斯科
莫斯科契诃夫国际艺术节、墨索维埃剧院
黄金灾难
流浪稻米的故事卢健英
戏要常带三分生
魂魄
班门弄斧
尊严
温柔之必要
告别与眷恋
2007. 6.10 → 6.17
俄罗斯→葡萄牙里斯本
看海的日子
繁花的犹大
辛特拉艺术节、欧加•卡德佛文化中心
对外人的想象
花落知多少
辛特拉演《水月》
五条好汉在一班
技术总 /灯光设计桃叔的话
制作经理李查的话
舞台技术指导驹爷的话
舞台 督大侠的话
2007. 6.17 → 6.23
葡萄牙→英国伦敦
Chinatown的老虎
沙德勒之井
沙德勒之井剧院
手机与粽子
美香往生
自己的一把尺
《狂草》的纸与墨陈品秀
伦敦 明年见
忘不了的画张爱玲
2007. 6.23 → 7.1
英国→西班牙巴塞隆纳
西班牙水舞
Gaudi 在台北
高第与圣家堂
巴塞隆纳葛瑞克艺术节、花市剧院
穿黑套装的女人
各部门忙乱有序的日程表
所有人员乱七八糟的不同航班
希腊剧场的圣兽
Olé
花市剧院
城市与传奇
佛堂
2007. 7.1 →
西班牙→台北
回家啰!
伤情
再见,杨导顾尔德
回家
2007年云门春季国际巡演名单
2007 10 30台北•台湾
精彩试读舞者像大象
在《芭蕾评论》季刊读到一则五十年代的故事:
乔治·巴兰钦召开记者招待会,纽约市芭蕾舞团舞者都穿上最好的行头列席。记者问:“你付他们多少薪水,让她们穿得这么美?”巴兰钦说:“舞者就像大象……”大象?舞者们互望一眼。巴兰钦不慌不忙:“她们吃花生度日。”一语双关:薪资菲薄,舞者真的也吃得很少。
读到这里,听到市政厅广场自鸣钟叮当响起(不知有没有小人出来报时,像布拉格和慕尼黑?),我放下杂志,准备上工。今天是首演。
舞台已经搭好。灯光还在奋斗。
22日,悉尼首演后的酒会上,歌剧院节目总监邀约云门再来。两天后的悉尼晨锋报舞评表示,《行草贰》令人兴奋战栗,《狂草》更上层楼,“云门是个神奇的舞团,希望很快再来,演更多场”。
这些,灯光设计张赞桃,灯光助理黄羽菲,和制作经理李永昌都不知道。首演后一大早,他们提早奔赴德国,与莫斯科来的技术指导林家驹在威斯巴登会合。那天晚上,歌剧院请他们看加拿大特技团演出。重点是,演完后特技团拆台,然后云门连夜装台,直至天亮。
威斯巴登对技术组而言,是个灾难。
《狂草》服装在歌剧院清洗,褪了一层色。原因不明,也许是本地的水质和染料起了化学变化,仿佛“墨分五色”的意念,也体现在服装上。改了暖色灯光纸补救,男生还好,女生上身紧身衣和下半身的裤子,看来就是两截!观众不觉,我坐立难安。
海外巡演,人坐飞机,道具坐船,为了省钱,要三个月前起程。《狂草》道具,澳洲一套,欧洲一套,美洲一套。悉尼墨纸演出完美。威斯巴登这套出了问题,演出前输送墨汁的管子爆了,工作人员急得冒汗抢救。演出推迟十分钟。
没有技术排练,没彩排,匆忙走台,就开演了。然则,舞者从容演出,看不出时差的影响,也感觉不到演出前后台的混乱。观众欢声雷动,漫长的谢幕。去年在柏林看过《狂草》的观众,觉得舞者更精进了。
巴兰钦说的对,舞者有如大象。除了收入少,吃得少,他们也有大象般的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