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股权
认股权(stock warrants/subscription right)
什么是认股权认股权是指授予公司员工以一定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选择权。认股权一般授予高级管理人员或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员工。
运用认股权购买股票的行为称为行权或执行,购买股票的价格称为行权价或执行价格。当股票价格超过行权价时,通过行权可获得两者之间的差额。如果现在行权不能获利,可暂时不行使这一权利。认股权有几个重要的日期:雇主与员工对认股权的条款达成共识的这一天为授予日(Grant Date);有时认股权计划规定员工达到一定的业绩条件才能购买一定的股票,条件达到之日为给予日(Vest Date),员工行权购买股份的那一天为行权日(Exercise Date);有时认股权计划规定一个到期日(Expire Date),认股权到期后,员工就不能再行权了。
认股权的本质认股权是股票期权的概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衍生出来的。从本质上看,认股权是一种看涨股票期权,期权的买方为员工,期权的卖方为发行公司。认股权和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权有诸多相同之处,他们的持有者均没有参与管理的权力、分得胜利的权力、分得其他剩余财产的权力。
认股权的特征与一般意义的股票期权相比,认股权有许多自己的特征:
(1)认股权和股票期权的发行主体、发行对象和发行目的不同。交易所设计的股票期权是为了提供一种避险工具而向公众发行的,而认股权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而向员工发行的。
(2)认股权和股票期权的期限也不相同。股票期权的期限一般较短,短则几个月,长不过一年。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认股权的期限一般较长,短的有几年,长的可达十年或以上。
(3)认股权和股票期权的流通性不同。股票销权在交易所可自由流通,其到期行权的比例大大小于转让的比例。而除个人死亡、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等情况外,认股权只能行权而不能转让。
(4)认股权和股票期权的摊薄性不同。股票期权不具摊薄性,而认股权行权时,来源于新发行的股票则有摊薄效应。
股票期权与认股权的区别股票期权与认股权是有区别的。认股权证是由公司发行的,允许持有者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以既定价格买进一定数量的股票的证明文件。二者的区别在于:
(1)对流通股的影响。当期权被行使时,股票只是投资者间流通,而公司的流通股股数是不会变动的;当投资者行使认股权证时,公司要发行新股给投资者,使流通股股数增加。
(2)对股权的稀释。股票期权不会稀释股权;而认股权证由于流通股股数增大自然会稀释股权,它主要体现在每股收益的稀释和市场价值的稀释。但实际上,美国公司在采用股票期权时,大部分是采用认股权证的作法。
认股权的确认按照成本归属理论,未耗的成本为资产,已耗的成本为费用。那么,员工尚未提供服务对应的报酬成本是否应作为资产确认?员工已提供服务对应的报酬成本是否应确认为费用?对此我们作进一步分析。
1.预付报酬的确认 如要确认未耗成本,除少数进入有形资产(如存货)外,绝大多数确认为预付报酬。我们将按照预付报酬讨论未耗成本的确认,其道理同样适合于进入有形资产的情形。有人建议,象其他预付费用的资本化一样,在授予回应确认资产——预付报酬,因为这时为获得员工未来服务,公司把有价值的认股权授予给员工;随着资产中的利益耗费,即随着员工在服务期间提供服务便产生报酬费用。我们认为,购买方支付的预付款,应作为其资产确认。因为根据合同,供应商收到货款后有义务提供商品给购买方,否则要受法律制约;购买方支付货款后,便有合理的把握能收到商品,预付款代表未来可收到的商品。因此预付款应作为购买方的资产确认。
员工尚未提供服务对应的报酬成本,不能象预付货款一样确认为资产。因为对认股权合同双方而言,其义务是不对等的:如员工提供了服务。
满足了其它给予条件,主体单方面就负有发行股票给员工的义务。但是,是否提供服务由员工决定,员工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留在公司继续提供服务,也可以决定离开公司不再提供服务。员工是否提供服务由员工决定,而不是由主体决定,即意味着主体对员工服务没有控制权,主体发行认股权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可以获得员工的服务。因此,员工尚未提供服务而对应的报酬成本,不应作为资产确认。
2.报酬费用的确认 与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相同,认股权是给予员工的报酬。毫无疑问,它是与主体的盈利活动相联系的,由此符合费用的第一个特点。对第二个特点而言,认股权是有价值的。尽管与一般投资者用现金购入的股票期权和认股权证相比,认股权由于有不能转让等限制,使其价值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从金额上看,认股权的价值一般要大大超过其行权价。企业发行认股权会导致企业资源的不利变化,因为认股权是有价值的,企业如把认股权给予一般的投资者就可能获得现金等收入,而给予员工却不能获得现金。不确认报酬费用意味着认股权是免费给员工的或者意味着认股权没有价值,这两个假设都是不成立的。
有人认为,只有在员工最终意识到期权有利可图时,认股权才有价值。我们不同意此观点。许多可交易期权不值一文,这并不意味着期权订立时或到期前没有价值。认股权授予时是有价值的,不管最终市价比行权价高还是低。授予日认股权的价值是有权在授予日的未来一定期间内以一固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只不过,投资者通过支付现金获得这个权利,而员工提供服务获得这个权利。
所以,公司为获得员工服务,发行有价值的认股权。随着服务的提供,报酬成本转化为报酬费用进入到收益中。
认股权的披露认股权披露首先应服从于财务报告的目的,即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和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具体而言,认股权披露的目的在于通过披露认股权相关信息,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认股权给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形成的影响充分理解,从而对与认股权相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确定性作出恰当评价。
一般来讲,认股权披露应包括如下内容:
1.以下各组认股权的数量及其加权平均价格:
(1)年初未兑现;(2)年末未兑现;(3)年末可执行;(4)本年度授予;(5)本年度执行;(6)本年度弃权;(7)本年度到期。
2.可执行的期权将发行的股票数量、本年已执行的股数等。
3.本年度授予期权在授予日的加权平均公允价值。如果某些期权的执行价格与授予日股票市价不同,应按照执行价格等于、大于或小于授予日股票市价分别披露其加权平均公允价值。
4.本年度用来估计期权公允价值的方法和重要假设,包括以下加权平均信息:(l)无风险利率;(2)预期期限;(3)预期波动率;(4)预期股利。
5.在收益表中确认的认股权的总报酬费用。
6.认股权条款的重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