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徐州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文化发源地、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古城徐州,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多次被徐州市人民政府评为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单位 、先进集体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 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学校由分别创建于1983年5月、1985年5月的彭城职业大学和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2

年6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筹建徐州工程学院。2005年3月,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

同意正式建立徐州工程学院。2007年6月,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70余亩,固定资产6.2亿元,仪器设备值1.09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高在校

生17000余人,设置以工程类学科为主,兼设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设有

14个二级学院,31个本科专业。建有32个实验室、10个研究所和1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农产品加工及储

藏工程、机械电子工程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2个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微机原理与

接口技术、中国古代文学两门省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6人,博、硕士575人,3名外聘院士,有5名专家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57人分别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

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市优秀专家和市拔尖人才,基本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

教学科研梯队。

近三年来,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围绕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为中心,大力开展质量工程,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

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知名度和

美誉度大大提升:

----2006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项目2项,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社科成果奖2

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62项、社科成果奖1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99篇。

----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喜获铜奖。2007年,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7项。

在首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决赛中,获特等奖。在我校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和由

我校代表队代表江苏省参加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桥牌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法国等10个国家的13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外合作本科项目6

个、专科合作项目3个,在校生642名,项目数与学生数已经走在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

在内涵建设加强的同时,学校新校区的建设也在紧张的进行中。新校区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

米,总投资额8亿元。新校区的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学校将紧紧抓住“振兴徐州老工

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努

力把学校建成一所专业优势显著,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美,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较大发展

潜力的苏北一流、江苏省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以工程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院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花长友 校长、党委副书记:韩宝平

副校长:郝朝军、殷惠光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英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