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竹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吴竹似:《新民报》(即《新民晚报》前身)创始人,吴敬琏生父。1929年吴竹似与挚友一同创立了《新民报》,为民喉舌长相传。1929年9月9日,浸透着几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心血的《新民报》终于诞生了,吴竹似从孙中山先生遗墨中择出“新民报”三字描摹而成报头。1931年7月,吴竹似去世,妻子邓季惺时年24岁,大女儿吴敬瑷五岁,二女儿吴敬瑜三岁,儿子吴敬琏只有一岁半。

详细介绍吴竹似是《新民报》(新民晚报前身)创始人之一,1929年吴竹似与挚友一同创立了《新民报》。

和着《新民报》的问世,1930年1月儿子吴敬琏出生了。

吴竹似是《新民报》的主笔。此时,他正遭受着肺结核的折磨,亲友们建议,或许北平干燥的空气和医疗条件能医好他的病。于是竹似和季惺决定北上求医。竹似住进北京白塔寺的中和医院,季惺插班上了北平朝阳大学。由于父辈对于新政的追求和自己的所见所感促使邓季惺选择了法律专业。

1931年7月,吴竹似去世,邓季惺时年24岁,大女儿吴敬瑷五岁,二女儿吴敬瑜三岁,儿子吴敬琏只有一岁半。

吴竹似先生的墓地和墓碑在北京郊区海淀区西郊的香山,一处名叫“红山头”的荒山上发现了。

重要贡献创办《新民报》《新民报》于1929年,在南京,由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创办。

1926年,兰竹一家回到重庆。竹似受聘《大中华日报》编辑。这份报纸属于军阀刘湘的势力范围,竹似每天忙于写社论短评,却不能自由言说,心情郁闷。他认为,报纸应当是人民的喉舌,大众的呼声,他强烈地想有朝一日办一张为人民说话的报纸。

1928年,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合计,去南京找一个立脚点。竹似和《大中华日报》的同事陈铭德等参加了这一行动。吴竹似和陈铭德都进了中央社,在通讯社里,事事受到束缚,因此,办一份民间报纸的意愿便愈发强烈。于是,他们开始筹备一切。1929年9月9日,浸透着几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心血的《新民报》终于诞生了,竹似从孙中山先生遗墨中择出“新民报”三字描摹而成报头。

《新民报》创刊选择的是九月九日,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895年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举行反抗清廷的第一次武装起义。[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