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鹗

è

【名】

鸟名〖osprey〗。一种大型无害的鹰,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复一年地使用,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如:鹗驻(鹗之峙立);鹗爪(形如鹗爪的枝条);鹗立(像鹗那样伫立不动)

比喻有才能的人〖talent〗。如:鹗表(举荐人才的表章);鹗荐(举荐人才)

鹗(Pandion haliaetus)

【中文俗名】 鱼鹰 鱼雕 亚巴拉格-额力女 鱼鸿 吃鱼鹰 鱼江鸟

【拉丁文名】Pandionhaliaetus

【拉丁文目名】 CICONIIFORMES

【拉丁文科名】Accipitridae

【拉丁文亚科名】Pandioninae

【拉丁文属名】Pandion

【拉丁文种名】haliaet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Osprey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种群分类】

鸟纲,隼形目,鹗科,鹰属,仅此1种。

【简介】

体大、翅长的

鹗
鹗(Pandion haliaetus)

鹰,体长约65公分(26吋),学名为Pandion haliaetus,生活在海滨和内陆的大面积水域中,捕鱼为食。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头上有白羽。

鹗飞越水面捕猎。先在猎物上方盘旋,然後伸脚向下冲去,先用钩状长爪抓鱼,同时趾下的尖刺把鱼抓牢,带回栖息地食用。食後常拖著脚在水面低飞似乎在洗脚。

其繁殖范围极广,包括所有的大陆(除南美外,但冬天可在南美发现)和南极洲。1947年以後在北美数量骤减,这是因DDT残留物让蛋壳变薄,但在1972年禁用该杀虫剂後数量开始恢复。1910年左右,鹗在英伦岛屿绝迹,1959年代又以一个繁殖新种出现,现已在苏格兰站稳地位。

单独或成群在高树上、小岛地上或悬崖突出处筑巢。巢的结构粗大,直径达2公尺(6.6呎),由树枝杂乱地建构而成。同样的巢可当作好几代的鸟巢来使用,所以越变越大。每窝产2∼4枚具明显斑点的白卵;孵化期5周左右,幼雏有绒羽,靠双亲餵养,6∼8周龄长成羽毛。

鹗是鹗科(Pandionidae)唯一的种,有时被纳入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的鹗亚科(Pandioninae)。

【外形特征】

雄鸟和雌鸟相似,体长约65厘米。头顶和颈后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纵纹,头后羽延长成为矛状。上体和两翅的表面均暗褐色,各羽都具棕色狭端,尾羽淡褐色。下体除胸部有棕褐色斑纹外,其余均为白色。幼鸟头顶羽色较暗,下体余部有明显的白色羽缘。脚趾有锐爪,趾底布满齿,外趾能前后反转,适于捕鱼。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裸露跗蹠及脚-灰色。

【叫声】

繁殖期发出响亮哀怨的哨音。巢中雏鸟见亲鸟时发出大声尖叫。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河塘、海岸以及沼泽地带。喜在海岸和岛屿的岩礁上筑巢。主要以捕捉各种鱼类为食。一般在高空回翔或在水面上低飞窥伺鱼类,偶尔在水上缓慢盘旋或振羽停在空中然后扎入水中。2~6月产卵,一般每窝产卵2~3枚.

【分布范围】

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分布遍于全世界。

【分布状况】

分布广泛但一般罕见。留鸟分布在中国多数地区,夏候鸟于东北及西北。

【价值】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去鹗去掉羽毛及肉,取骨晾干,续筋接骨、消肿止痛。因此被利用。

【故事】

在《山海经·西次山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钟山山神烛龙有个叫鼓的儿子,和另一个叫钦丕的家伙合伙将一个叫祖江的天神杀死在昆仑山的东南方,黄帝知道这事后很生气,将他们杀死在钟山南面的瑶崖。钦丕戾气不散,化做一只像雕的大鸟,白头红嘴,虎爪,背上有黑色斑纹,鸣叫的声音像鹄,它出现在世上,世上就一定会有大的战乱。”这东西就叫做鹗。

……没错,大家该发现了,游戏里的鹗,似乎和这段故事完全搭不上边。游戏里对这种怪物的介绍是“羊身人面,虎牙人爪,能发出婴儿的叫声来引人上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很好解释。翻开《山海经·北山经卷》,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段文字:“又北三五十里,其曰句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想来,大概是因为鹗与鸮字形相近,所以被弄错了吧。

另外,鸮只是声音像婴儿而已,真正能够发出婴儿声音来引人上当的,是住在若水边上一种叫做魍魉的精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