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障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儿童精神障碍

childhood,mental disorder in

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18岁以前)的各种行为异常和精神疾病。包括:①儿童行为障碍(见儿童行为和情绪障碍)。如遗尿、遗粪、口吃、偏食、厌食、贪食、异食、失眠、恶梦、夜惊、睡行、吮手指、习惯性抽动等。②儿童品行障碍。③多动综合征。④儿童情绪障碍。如过分害羞、恐惧、焦虑、暴怒发作等。⑤特殊功能发育障碍。如构音障碍、言语表达障碍、言语理解障碍、阅读障碍、拼音障碍、算术能力障碍、运动技能障碍。⑥儿童神经症。如分离性焦虑、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病。⑦儿童精神病。如儿童孤独症、躯体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⑧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雏形,儿童精神障碍有其自身的特点。①发生原因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超过成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儿童品行障碍、行为障碍、多动综合征、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发生,与家庭及社会环境不良、教育失当有关。②症状方面,儿童精神障碍的表现或为单一的行为障碍、情绪障碍,或为单调的精神症状,妄想少见,病理性幻想多见;语言性幻觉少见,形象性幻觉多见;思维症状少见,运动性症状多见。③预后方面,一般来说,儿童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多动综合征、特殊功能发育障碍和儿童神经症预后较好;品行障碍预后较差,其中有的到成人后容易成为反社会型人格,存在犯罪问题。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经过教育训练以后,能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儿童精神病普遍预后不良。④临床实践方面,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精神检查主要是观察儿童的行为,其次是通过交谈。判断儿童行为是否异常,要考虑年龄因素,如3 岁以内的儿童尿床是正常现象,7岁儿童还尿床就不正常了。⑤治疗方面,首先要改善环境、家庭气氛和教育方法, 消除不良影响;心理治疗应以启发、诱导和鼓励为主;行为治疗对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和部分神经症有效;药物治疗主要用于多动综合征和儿童精神病。

儿童焦虑症的诱因对于儿童焦虑症的诱因,主要与孩子的心理因素、自身性格、遗传、环境因素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

1.违背儿童心理的超前教育和过多的压力刺激,是导致孩子焦虑症的主要因素。

有些父母固执地以为,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也要会,且样样都得精通。由于有了这样的“高起点”,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不认可,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2.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症的一个因素。

2-5岁是孩子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这时什么事孩子都想自己做。但父母家人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并产生一种错觉,即“我是最重要的”,从而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3.如果父母或家族成员中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问题,孩子也属于易感人群。

比如爸爸妈妈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时时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