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古村
古村概况塘边,是江西省安福县的一个自然村,离县城约30公里,交通方便。1996年在京九铁路沿线旅游资源普查中被发现。这些年来,对外有了一些宣传介绍,来古村参观、考察、游览者络绎不绝。2003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古村”。这处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已引起社会各方面 的关注。
上世纪30年代初,大文豪郭沬若先生路经塘边,虽未对民居进行专门考察,但他认为这里是我国古民居的“八大风格”之一,1996年,著名历史学家周銮书先生偕同国家和省文物局的专家到这里实地考察,[1][2]认定此处民居为"群落“式结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为我国南方独树一格的古民居,在国内沿属首 例发现北京大学一位教授摘登笔者介绍塘边民居一文时作了这样的评价:塘边村的“群落”式民居,体现了地方性、家族性和民俗性特色,很有研究 价值。古村特色塘边村不靠山,不临河,地处丘陵盆地,整个村庄由东边、西边两部分组成。居中四顾,村庄是一个圆形。西边是村的中心,也是一个圆形。村中,10多口大水塘连接成片,供饮水、洗涤、灌溉之用。塘岸用块石和条石砌就,岸边细柳拂水,可供憩歇垂钓。民居沿水塘四周而建,布局合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风平水静时,村落屋宇,翠樟古柏,天光云影倒映水中,美似画图。文明坊“群落”石柱有珜日:“池临户处观鱼变,柏绕堤前引凤飞”,就是生动的景观写照。
塘边人耕读立萁基,崇商重文,村庄成圆形格局,它既非地域所限,也不是设计者标新立
塘边古村异,而是与传统的家商文化有关。自在古以来,商人相信“商家大门不朝南”的戒训,因为商属我金,南方属火,火能克金,那是不吉利的,必须回避。村庄成圆形布局,不管是单幢民居还是“群落”民居,大门的朝向位置便于选择变换。从现存的古民居看,大门的朝向是多方位的,有民居故意把大门开得偏斜,或用屏墙,照壁挡着,都是为避开正南方向。虽然也有民居大门朝南开,那也是在“群落”高墙之内,或有其他原因 。
对于塘边村的圆形还有一说,因其地形为“珠形”,又有“乌云罩珠”之势 。珍珠为圆形,是象征珍贵高雅之物,民居沿珠而建,居民自然是身居宝地了,所以有“趋时尚中之灵,安身立命之道”的说法。塘边人素来关注“来龙去脉”,古时就村东和村西建起了土堤和石堤,扼守两端,把守“龙脉风水”。专家们说,塘边祖先对村庄的选址、定位、规划、布局是颇费心思的,力图体现出天道 与人道,自然 与人为相类相通的“天人合一”、亲和自然的价值观、审美观,同时也浸润着“耕读固本,家商发家”的家商文化底蕴。建筑特色塘边村现保存着4处“群落”民居,少数房子至今还有人居住,除个别边宅附属建筑外,所有主房还没有倒塌、拆毁、改建、重建现象,各自管业,保护较好。由于年代久远,虽显得有些陈旧破败,但作为古民居,仍不失其典雅风貌,具有历史遗存价值。
“群落”民居,既不像北方的大宅院,也不同赣南的大围屋,表象与说就是村庄里有大院子,大院里有小村庄。“群落”的院墙有一丈多高,没有窗户,呈半封闭状态。老八幢“群落“的院墙有门窗,都 是后来开的。每个“群落”有一至二扇大门,有的是牌楼式,有的称为“马廊”,意为到此者下马下轿 ,步行入内。进入“马廊”有一小厅,两边设耳房,是保安人员及门子、更夫的住 所,他们日夜值班,保护“群落”安全。
各个“群落”都是统一规划,自成一体。内中民居,从格式、大小,高矮到建筑材料的规格、质地、颜色大体是一致的,一幢幢纵横排列,总体成“棋盘形”。前后两幢相距不足两米,两边巷道只有一把张开的雨伞那么宽。山墙高耸,势如羝角,不但雄伟气派,而且起着防风、防雨、防火的作用。民居建筑工艺精巧,质地坚固:砌墙的青砖经过打磨,墙体平整光洁楼板屋瓦都是双层,防漏隔热塑这些杠、窗架、墙角、础石、台阶、阴沟,均用青石凿成不同规格的材料,砌得 严丝合缝,既美 观双耐用。室内装饰大古朴文雅,颇具“上流”人家气派。当年,家家户户堂牌镜屏、香炉供盯一应俱全台烛柱、扶椅茶桌古色古香。屋柱上的楹联,或戒律行为,或激励后辈,或歌颂祖先,或宣扬宗法,内容丰富,有的充满人生哲理,耐人寻味。一些堂牌匾额大多是显贵题赠,书法也出自名家,充分示出主人的身份,家族的气派。“群落”民居的木雕木刻、宝壁漆画很有特色,可以说,凡是有木结构的地方 就有精美装饰,诸如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戏曲故事、吉祥图案,可谓异彩纷呈,栩栩如生。尽管“文革”中这些手工艺品遭到很大破坏,但是,拂去岁月的尘埃,祖先留给我们的艺术珍品,还有很多依然光彩熠熠。
故乡塘边(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