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
「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什么是霸凌
霸凌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义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A student is being bullied or victimized when he or she is exposed, repectedly and over time, to negative actions on the part of one or more other students. (Olweus 1986 and 1991)
由此可知:
1.霸凌并非为偶发事件,而是指长期性,且多次发生的事件。通常被霸凌的学生,会重复发生,并不只一次地被欺负。
2.霸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暴力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
一般来说,霸凌尚有下列特点:
1.男孩与女孩同样地都会有霸凌行为。
2.从学生的自我报告研究中发现,男孩比较会进行霸凌行为。
3.一般而言,男孩只会被男孩霸凌。女孩会被男孩及女孩霸凌。
4.言语霸凌是最常见的霸凌方式
5.男孩比较会使用暴力霸凌,女孩则是以散播谣言、社交霸凌为主。
发生霸凌的时间和场合
霸凌在许多种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但主要是发生在当成人无法注意到每一位学童的时候:
1.上下学途中。
2.午休时间及课程休息时间。
3.体育课时间
4.放学后
5.在厕所中
6.有些学校会有校车,有时在校车上也会发生
※另外有些学生报告指出,有时在课堂上也会发生霸凌事件,当老师的注意力放在大部份的学生上,而忽略小部份的学生时发生。
暴力霸凌
暴力霸凌,系指是霸凌的一种,同时也是对学校、受害者最具有伤害力的形式。
暴力霸凌发生的形式如下:
1.在同校中发生。此种情况在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及同一年级时皆可能发生。
2.在不同校中发生。暴力霸凌有时会出现不同校的学生间发生,也有可能为高中生霸凌国中生,国中生霸凌高中生。这种情况虽然比在同校中发生的少,但多数发生时皆会造成严重伤害事件。
3.黑道介入。在所有的暴力霸凌情况中,以校外黑道介入霸凌事件对校园的伤害最为严重。因此,校方需与警政单位配合,积极杜防此类情形发生。
另外,国内学者(台大心理张欣戊)发现:学童年龄在13、14岁至17、18岁之间时,出现暴力霸凌的频率远高于其它年龄层。因此,国中、高中/职之老师需特别注意学生之霸凌行为。
霸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霸凌事件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严重者会毁掉学生的人生。不单单是受到霸凌的学生会产生情绪问题、课业问题,进行霸凌的学生亦有许多不良影响。
霸凌造成的影响
霸凌者
被霸凌者
有暴力倾向,容易引起更多纠纷与打架事件
丧失自信心
会有破坏公物行为
在学校常有害怕之情绪 (害怕到厕所…)。
会有窃盗行为出现
因对学校产生恐慌症而旷课
较会出现吸烟行为
容易做恶梦,或者有睡眠不足情况
吸毒行为会比一般人高
易有忧郁症的倾向
会旷课、逃学
会产生自杀的想法
会携带武器
学业成绩下降
反社会行为倾向比一般人高
除了上列问题之外,霸凌对青少年稍后的人生亦会产生重大影响。依据学者Olweus(1993)的研究发现,在中学时期有霸凌行为的学生,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会在24岁前,会有犯罪行为(如:偷窃、吸毒、伤害…)。
上述说明中,仅列出霸凌对当事者的影响,然而有更多的研究指出,霸凌对其他学生(旁观者)造成的负面影响:霸凌会在校园中营造恐惧、不互相尊重的校园风气。而这些负面的校园风气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美国教育学会NEA,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