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刘师培(1884—1919)三十四岁著《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作者认为,“非偶词俪语,弗足言文”,那些据事直书弗尚藻彩的散体之作,不能称“文”,而只能称作“笔”。

有《学文四忌》。第一,文章最忌奇僻。所谓务求高古,反失本色。第二忌驳杂。所谓无所专主,必致驳杂。第三忌浮泛。所谓语不离宗,驰骋无害,文溢於意,浮泛斯成。第四忌繁冗。所谓须能敛繁就简,以少传多。例如《汉书》字句,尤较《史记》精炼,凡《史记》中有可省者,《汉书》并为删削。故知敛繁就简之术,非皆下笔自成,实由锤炼而成。
又有《论谋篇之术》。盖文章构成,须历命意、谋篇、用笔、选词、炼句五级。必先树意以定篇,始可安章而宅句。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
又有《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欲撢各家文学之渊源,须推本於经。例如《汉书》就其文论,气厚而浓密,渊茂而含蕴,字裏行间饶有馀味,纯系儒家风格。
又有《洁与整》。《论语》所谓修饰润色,《老子》所谓损之又损,按诸为文,亦莫不然也。总之,临文之际,对於字句务求雅驯,汰繁冗,屏浮词。由兹致力,庶可句劲文洁,篇章整齐矣。
刘师培《甲辰年自述诗》有曰:看镜悲秋鬓渐华,年来万事等抟沙。飞腾无术儒冠误,寂寞青溪处士家。
又曰:四海风尘虏骑喧,遗民避世有桃源。青门瓜事垂垂老,斜日江天独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