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比肖维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蒙·比肖维尔 [Simon Biesheuvel 1908-1991],南非心理学家。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曾随父母迁居比利时和巴西。1922 年定居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获心理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在爱丁堡大学师从 J.德雷弗,于 1933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曾担任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心理学讲师,并且作为负责能力测验的官司员和空勤人员心理保健顾问在南非空军服役了 5 年。退役后,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国际人事研究所的第一位主任。任职 17 年后,加入 S.A.啤酒集团担任人事处长。1973 年被任命为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商业管理研究生院院长。退休时,荣获名誉教授和名誉研究员的称号。

比肖维尔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跨文化心理学。他的第一部著作《非洲人的智力》,把有关个体差异的自然环境因素同有关群体差异的跨文化研究联系起来,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他从 40 年代起就对西方主流心理学关于智力的假设提出了怀疑,并致力于智力及其概念的文化特性的研究。他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出发,强调社会经济条件改变人们对儿童的抚养习惯、营养水平、物质环境、父母的观点、教育条件等一系列的文化因素影响儿童智力成长的看法。

分析了数十种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在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使用情况,认为智力分数作为心理能力的一种指标,只有严格地在同质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进行比较,不存在不同种族或文化群体之间比较基本智力的可能性。相同的测验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测不出相同的智力来。

在他的影响下,近 20 多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在对智力问题的跨文化研究中倡导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尤其是 Wober,Berry 等人强调研究智力的本土概念及其文化特性。

主要著作:

非洲人的智力:1943

非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958

民族、文化和人格:1959

非洲文化的发展:1959

测量心理行为的方法:1969

心理运动技能的发展:跨文化的和职业的含义:197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