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
鄂教发〔2010〕7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教育局,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
根据现阶段我省社会发展实际,现将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下达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2010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控制在39.5万以内,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努力达到36.7万以上。
二、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适应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充分发挥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引领示范作用。2010年全省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为26.8万人。省级示范(重点)高中的招生计划由省统一下达到校。其他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市(州)教育局根据省厅下达的招生计划总数,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分校下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突破“择校生”(或“三限生”,下同)比例,全省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市(州)级示范(重点)高中、一般高中招收的“指令计划生”比例分别不得少于本校当年实际招生人数的70%、80%和90%;招收的“择校生”比例分别不得高于本校当年实际招生人数的30%、20%和10%。要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建立和完善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努力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
三、切实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工作,规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行为。普通高中招生实施“阳光招生”,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条件、录取结果、收费标准、咨询和投诉办法、违规问题处理结果等必须按照要求面向社会公开。要严格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秩序,切实维护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初中毕业生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严禁违背初中毕业生真实意愿强迫填报志愿。各地要加强对各高中阶段学校和初中学校的管理,严禁学校及有关人员买卖学生信息。各普通高中要在指定范围内招生,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一律不得跨市州招生。经批准开展跨地域招生的学校必须在生源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招生活动,严禁自行组织招生活动。
四、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及学籍注册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核定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组织招生,规范办班,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突破招生计划,不得以借读生、旁听生等名义招生。本计划下达后,原则上不再调整,确需调整须报省教育厅审批。省教育厅严格按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招生录取标准注册普通高中学籍,统一分配学号,统一实行学号网上注册制。
五、各地要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全面统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对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课程改革需要的高中学校或完全中学,应根据生源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各地应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
二O一O年四月十五日[1]
附件:
1、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
2、2010年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分学校招生计划
附件1: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
序号
地区
普通高中计划总量
其中:优质高中计划数
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总量
1
武汉市
48800
35500
46000
2
黄石市
22000
14000
27000
3
襄樊市
37900
28800
36500
4
荆州市
44500
31208
38500
5
宜昌市
21000
15950
18000
6
十堰市
22500
15600
24000
7
孝感市
35000
21160
35000
8
荆门市
18500
16540
14000
9
鄂州市
7200
2340
7000
10
黄冈市
55500
34308
49000
11
咸宁市
19200
9210
17500
12
随州市
12960
9720
13000
13
恩施州
20000
14150
20000
14
仙桃市
11500
7600
6500
15
潜江市
5700
5100
5500
16
天门市
10500
5820
10000
17
神农架
560
250
18
江汉油田
1200
1200
合计
394520
268206
367750
备注:
1、普通高中计划为控制数,不得超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为目标数,应努力达到。
2、各市优质高中计划包含跨省、跨市招生计划数、中外合作项目计划数。
3、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含综合高中招生计划。[2]
附件2:2010年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分学校招生计划
序号
学 校 名 称
2010年下达招生计划数
备 注
一
武汉市
1
武汉市第二中学
580
其中省内市外生源计划40人
2
武汉市第六中学
540
3
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
432
4
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
540
5
武汉外国语学校
580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180人
6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400
7
武汉市第一中学
540
8
武汉市第四中学
530
其中面向武汉市外招收体育特长生计划25人
9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480
10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540
11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
540
12
武汉市第三中学
540
13
武汉市东湖中学
500
14
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650
15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1480
其中面向省外招生计划200人,面向武汉市招生计划780人(其中中外合作计划200人),面向省内其他地区500人(其中中外合作计划100人)
16
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700
其中面向武汉市外招收艺术特长生计划40人,定向招生计划100人
17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500
18
武汉中学
500
19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500
20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540
21
武汉钢铁公司第三子弟中学
735
其中面向武汉市中外合作计划160人,面向武汉市外招生35人(含面向省外招生10人)
22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432
23
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540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108人
24
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540
25
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
380
26
武汉市蔡甸区第一中学
730
27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972
28
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
1500
29
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1400
二
黄石市
30
黄石二中
1320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120人
31
大冶市第一中学
1500
三
襄樊市
32
襄樊一中
1100
33
襄樊四中
1200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200人
34
襄樊五中
1300
35
致远中学
820
36
襄阳区一中
1300
四
荆州市
37
荆州中学
1000
38
沙市中学
896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120人
39
江陵中学
1008
40
洪湖市第一中学
1120
41
松滋市第一中学
1240
42
石首市第一中学
1120
43
监利县第一中学
1120
44
公安县第一中学
1100
45
公安县车胤中学
1000
五
宜昌市
46
三峡高中
840
47
宜都市一中
820
48
枝江市一中
900
49
当阳市一中
960
50
远安县一中
650
51
兴山县一中
690
52
秭归县一中
784
53
长阳县一中
728
54
宜昌市一中
778
55
宜昌市夷陵中学
828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50人
56
宜昌市二十中学
672
六
十堰市
57
十堰市一中
1300
58
郧阳中学
1300
59
东风高级中学
1000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120人
60
丹江一中
1080
61
房县一中
1100
七
孝感市
62
孝感高级中学
1400
其中中外合作计划200人
63
汉川一中
1008
64
云梦一中
1232
65
孝感一中
1080
八
荆门市
66
荆门市龙泉中学
1160
67
荆门市一中
980
68
东宝中学
960
69
掇刀石中学
960
70
京山一中
1000
71
沙洋中学
1300
72
钟祥一中
1400
九
鄂州市
73
鄂州高中
1232
十
黄冈市
74
黄冈中学
1338
其中面向省外招生计划200人
75
团风中学
1200
76
红安一中
1200
77
麻城一中
1232
78
罗田一中
1080
79
浠水一中
1400
80
蕲春一中
1454
81
黄梅一中
1500
十一
咸宁市
82
鄂南高中
1200
83
赤壁一中
1080
十二
随州市
84
随州市第一中学
918
85
随州市第二中学
918
86
广水市第一中学
972
十三
恩施州
87
恩施州高中
1000
88
利川市一中
1140
89
巴东县一中
770
90
来凤县一中
800
十四
仙桃市
91
仙桃中学
1320
十五
潜江市
92
潜江中学
1100
十六
天门市
93
天门中学
1568
十七
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
94
广华中学
75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