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尖刻猴
原文燕王征(1)巧术人,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2)之,养之以五乘(方圆六里为一乘。见《管子》)之奉(3)(通‘俸’)。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4)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5),不饮酒食肉,雨霁(6)(停雨。)
日出,视之晏(阳)阴之间(7),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8)(地名)之冶者(9)谓燕王曰:“臣为削(10)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11)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12),难以治(13)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14)?”曰:
“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注释(1)征——征求。
(2)说——同“悦”。
(3)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奉,同“俸”。
(4)人主——旧指国君。
(5)宫——这里指后宫,后妃居住的地方。
(6)霁(jì)——雨止天晴。
(7)晏阴之间——半晴半阴。晏,天气清朗。
(8)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
(9)冶者——铁匠。
(9)削——这里泛指刻刀。
(10)以削削——用刻刀雕削。
(11)容——容纳。削锋——这里指刻刀的刀锋
(12)治——这里是刻削的意思。
(13)何以理之——用什么工具雕刻它。理,这里作雕刻讲翻译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荆棘的刺尖上刻母猴子。”燕国
国王很赏识他,按五乘地的收成那样的俸禄养着他。国王说:“我看看你在荆棘刺尖上刻的母猴。”那人说:“当国王
的想看它,必需半年不进后宫,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看,这样才可能看见荆棘刺尖上的母
猴子。”燕国国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母猴子。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国国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切削它,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荆棘刺尖上刻削,国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
不可以刻(那母猴子)就清楚了。”国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做荆棘刺尖上的母猴,用什么工
具做啊?”答:“用刀。”国王说:“我想看看那刀。”那人说:“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因此便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