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升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1-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述如升楼坐落洪坑村北部,与福裕楼隔洪川溪相望。俗称米升楼,因规模形状如同旧时民间计量大米、如升楼外景(7张)

谷子的竹制器皿(俗称米升),故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建,林氏民居。坐东朝西,单环,土木结构,高3层,直径23米。每层16开间,内通廊式。底层为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不开窗,设粮仓,三层为卧室。全楼只设一门,楼门、门厅与后厅(祖堂)同在中轴线上。楼内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

如升楼为迄今所计最小的圆土楼。该楼建于公元1901年,直径为17米,楼高3层,共有16个房间,为内通廊式的单圈圆楼,小巧玲珑。设一个大门,正对大门是中厅,内院中有一口水井,左右两部楼梯,楼梯间一侧为土墙隔断,可以起到隔火作用。圆楼住6户人家,内院直径只有5米,虽楼内空间极小,但整座土楼家居聚凑,井然有序。

相传,楼主原先家中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如升楼内景(7张)

,用了3年时间建成如此圆楼。因楼小,外观形似客家人用竹筒做成的量米工具“米升”,故名“如升楼”。许多游客又把它称之为“袖珍圆土楼”。据说,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寄托楼主的美好祈愿——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