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准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资助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现已评选完毕,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暨顾问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意见,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确定西南交通大学马征等46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资助,名单详见附件一。获资助者
名单将同时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现将有关资助事宜通知如下:
一、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每个课题资助额度为20000美元。
二、第十二届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项目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在三年内完成。基金会将按项目工作进度,分两次将资助款拨至研究项目资助获得者本人,每次拨款金额为资助金额的50%,此次受理第一次拨款。项目获得者请认真填写《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拨款申领表》(以下简称《申领表》),并加盖学校公章,随同加盖了学校公章的本人身份证、工作证的复印件,一并寄至我办。我办在收到申领材料并审查合格后三个月内,通过银行将资助款折合人民币后汇至获得者本人指定的当地人民币账户上。
三、本资助款项由获得者所在院校监督使用。获得者需向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交纳500美元管理费,并按《申请书》中的经费使用计划,建立账目;学校应加强管理,确保资助款项专款专用,取得预期效果。目前暂在国外的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获得者,必须回到国内的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后,方可申领、拨付资助款项。项目款可保留三年,至2013年5月1日,逾期不领取按自动放弃对待。
四、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必须按《申请书》申报的课题研究计划及时间开展工作。在课题执行期内因故中止课题研究工作,需经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同意。未能及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或擅自中止工作者,须退还基金会提供的资助,已支出部分的款额由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或其所在单位偿还(如属不可抗拒的原因,仅退回余款)。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如调动工作,调入单位须为高等学校并能保证课题工作继续进行,报经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同意后,基金会资助课题可继续执行,接收的高等学校有责任对课题进行管理。
五、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在每年12月15日之前填写《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年度进展报告》(简称《年度进展报告》)(一式一份)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报告课题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在课题执行期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可随时派人对课题研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有严重问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有权中止提供费用。
六、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要认真填写《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书》(简称《总结报告》),并附成果资料、有关论著、经费使用情况(各一式一份)。由所在学校聘请专家对该课题进行验收,提出审查意见,经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签署意见后连同有关材料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对于不按时报送《总结报告》的学校,基金会可停止或减少该校下一届青年教师基金或青年教师奖的申报名额。
七、《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的填写,请通过学校项目主管部门登录“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网站”,进入“申报结题”网页,完成《年度进展报告》与《结题报告》的网络填报工作;平台系统登录帐号和口令请学校主管部门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基金处联系,电子邮箱地址:略。
《年度进展报告》需在每年12月15日前完成网络填报工作并提交到平台系统中,同时打印纸制文档由学校盖章后报送至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结题报告》需在项目结题后三个月内完成网络填报工作并提交到平台系统中,同时打印纸制文档,由项目负责人、验收专家组负责人、所在学校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后连同有关研究成果等材料报送至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八、课题研究成果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以下字样:本课题研究得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资助。
九、通讯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转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邮政编码:100816。
联系人:略
附件一: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资助名单
附件二: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拨款申领表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项目编号
姓名
院校
职称
课题名称
122001
马征
西南交通大学
副教授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新型多址接入技术研究
122002
王新兵
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新型多址接入技术研究
122003
程强
东南大学
讲师
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22004
许坤远
华南师范大学
讲师
固态电路太赫兹信号源关键技术研究
122005
彭木根
北京邮电大学
副教授
TDD LTE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
122006
宋令阳
北京大学
研究员
TDD LTE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
122007
廖小飞
华中科技大学
副教授
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中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可信性保障机制研究
122008
田永鸿
北京大学
副教授
面向多摄像机联合监视的运动目标关联理论与方法研究
122009
郭璇
北京交通大学
讲师
复杂地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安全掘进关键技术研究
122010
胡坚明
清华大学
副教授
基于IPv6与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交通信息获取新技术研究
122011
吴刚
东南大学
教授
既有铁路桥梁的抗震加固研究
122012
段元锋
浙江大学
副教授
既有铁路桥梁的抗震加固研究
122013
王正武
长沙理工大学
副教授
公交优先信号优化设计与半实物动态仿真研究
122014
马卫华
西南交通大学
讲师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疲劳损伤机理和混合模拟技术研究
122015
郭雪峰
北京大学
研究员
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子、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122016
秦明礼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微型零件规模化生产用模具的制造技术研究
122017
黄岩谊
北京大学
研究员
新型光子学功能材料的非传统微纳集成器件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122018
严清峰
清华大学
副研究员
新型光子学功能材料的非传统微纳集成器件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122019
王秀梅
清华大学
副研究员
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框架材料在血管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122020
范丽珍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高性能导电聚合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器件应用
122021
李宜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仿树根型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及相关基础研究
122022
杨伟
四川大学
副教授
仿树根型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及相关基础研究
122023
朱万成
东北大学
教授
深部煤炭开采巷道对冲击震动波响应特征的微震试验研究
122024
金爱兵
北京科技大学
副教授
大变形软岩巷道锚网支护失效机制及其控制技术
122025
王植
东北大学
副教授
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
122026
余纲林
清华大学
助理研究员
钍燃料在不同堆型中应用的物理问题研究
122027
葛子义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高效聚酰亚胺柔性衬底薄膜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
122028
刘斌
南京大学
讲师
基于Ⅲ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第三代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
122029
裴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副教授
太阳能空调制冷
122030
王智
四川大学
讲师
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122031
胡志斌
南京医科大学
副教授
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122032
胡秀丽
河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
植物非生物逆境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应用研究
122033
陈法军
南京农业大学
副教授
全球气候变化下转Bt作物氮肥优化管理及其害虫控制技术研究
122034
李建树
四川大学
副教授
促进牙本质再矿化的树枝状高分子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
122035
邬向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转化医学信息技术研究
122036
李敏勇
山东大学
教授
药效团与骨架跃迁策略在天然先导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122037
陈悦
南开大学
教授
天然产物中具有癌症化学预防作用的化合物的研究
122038
朱辉
华中农业大学
讲师
耐盐高效固氮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应用
122039
徐彦辉
复旦大学
研究员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复合体晶体结构及特异性抗前列腺癌药物的设计与筛选研究
122040
杨茂君
清华大学
教授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复合体晶体结构及特异性抗前列腺癌药物的设计与筛选研究
122041
籍国东
北京大学
副教授
低成本高效农村污(废)水处理新技术
122042
刘志明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二氧化碳工业废气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122043
侯仰龙
北京大学
研究员
纳米催化环境净化材料控制制备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122044
陶毓博
东北林业大学
副教授
生物质高温催化炭化制取高性能导电炭防治电磁污染
122045
高彦征
南京农业大学
副教授
不同内生菌群对超富集植物生物修复能力的影响
122046
孙涛
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
陆海交互作用下河口生态需水模拟技术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