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夜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1-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朋友,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从横交错,原来(那只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注释解衣欲睡 : 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欣然起行: 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行,行走

念无与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与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寻张怀民:找寻,寻求

怀民亦未寝: 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 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水中藻荇交横:藻,藻类植物。荇,荇菜。交横,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 :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何夜无月:哪一个。

课文理解此文是作者政治上失意,被贬黄州时所作,因此在描写承天寺夜游的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嘲、自解多种况味,值得咀嚼、领略。层次全文可分三层。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

第一层叙事,点名夜游的时间,地点及起因;第二层写景,描写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虽然只有三句,却展现了高妙的想象力,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写意图,具有一种隽久而洁净的美。第三层议论,以两问一答收结,诉说“闲人”洒脱中的无奈,其中“闲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全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如此短小的篇幅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写作特色文中以“积水”喻月色,以“藻荇”喻竹柏之影是全文亮点。不仅视角独特,言人所未言,而且将月色的清澈空明,赏景者的似醒欲睡的情态表现得十分贴切,不愧为大家手笔。文章还运用“借景抒情”的技巧,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示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

传世名作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水调歌头】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同上】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同上】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同上】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书法(19张)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同上】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20.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咏梅】

2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2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诗篇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夜】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同上】

1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庐山烟雨】

13.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文篇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