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拟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缪勒拟态(Mullerianmimicry),是19世纪德国动物学家Fritz Muller命名的,他首先描述了这种现象。在这种拟态类型中,许多没有联系的生物在形态和行为上彼此相似,形成看上去是一群的效果,从而得到好处。可以出现在不可食的、有毒的或具有毒腺的动物如黄蜂、蛇中(缪勒氏拟态)。由于这

类动物的捕食者显然必须学会(至少是部分地学会)应当避免捕食哪一种色彩模式的被

捕食者,这就使具有警戒色的动物集群在某个地区采用单一的色彩类型作为代价。对该

集群的每个成员来说拥有这种警戒色彩模式对选择是有利的。由于在这一拟态系统中没有欺骗,模型与拟态生物没有明显区别,无所谓谁模拟谁的问题,所有参与者贡献相同,共同获益,这些与贝氏拟态显然不同。因此许多生物学家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拟态,只是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生物以田似的方式进化的结果(即趋同进化,典型的例子是沙漠中肉质植物的进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