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读音:

1.dié

2.tì

含义:

dié

1. 目不正。

2. 目露貌。

3. 目出。

失意的眼神。

示例:

1.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有些繁体字这里不显示,请点扩展阅读里的网址查阅):〔古文〕《唐韵》丑栗切《集韵》《韵会》敕栗切,音抶。《说文》目不正也。从目失声。《徐曰》其视散,若有所失也。又《广韵》《集韵》《韵会》徒结切《正韵》杜结切,音絰。义同。又《类篇》目出貌。或作眰。又《广韵》陟鎋切,音哳。目露貌。又《集韵》古作眣。注详十画。○按眣与别。《韵会》眣注,存《说文》本训,复载增韵,以目通指曰眣,误。《正韵》及《字汇》譌误与增韵同。又《类篇》眣,或作,音升基切。引《春秋传》眣鲁衞之使,亦误。

2.说文解字里的解释:目不正也。从目失声。丑栗切

3.战国齐系白文有边古玺“眣鄱大夫玺”风格含蓄平和内敛,线条凝练瘦劲。从字法上看,四字中,“眣鄱”字作正格,字的重心线相对垂直。其它三字的重心线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因为倾斜的幅度不很大,边框的约束团聚作用就不能是可有可无的了。章法上,采取了左升右降的办法,使“眣”字上部和“玺”字下部有了些许空白呼应的可能。“大夫”合文左放右收,合文符号左高右低均是为了向下倾斜造势,提高向心团聚力。刀法上,制作工艺娴熟,以刀代笔,挥洒自如,较好地表现了笔意趣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