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诗
作品信息【名称】《行诗》
【别名】《途中作》
【年代】西晋
【作者】成公绥
【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行诗
洋洋熊耳流,巍巍伊阙山。
高冈碣崔嵬,双阜夹长川。
素石何磷磷,水禽浮翩翩。
远涉许颍路,顾思邈绵绵。
郁陶怀所亲,引领情缅然。[1]
作品鉴赏这首诗亦题为《途中作》,作于诗人由河南伊阙东行途中。
在古老的中州西部,有一条发源于伏牛山的伊水,经熊耳山、嵩县而至伊川县,便是两岸对峙的伊阙山,诗人从这里开始他的行程,也从这里开始诗的描述。开头两句:“洋洋熊耳流,巍巍伊阙山”,写伊水之阔、伊阙之高,只用“洋洋”、“巍巍”四字,着墨无多,造语古直,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山高水阔的雄伟景象。以“熊耳流”三字指代伊水,既因为它发源于伏牛山,经熊耳山汇入众多支流,水势始大,河面始广;也在于以两峰相竞如熊耳的险峻山势,烘托出伊水的山水胜概。“高冈碣崔嵬,双阜夹长川”两句,一写高冈之上,山峰耸峙,一写两山夹峙,长川奔流,进一步写出伊阙山水的形势险壮,景色奇美。“素石何磷磷,水禽浮翩翩”两句,拉回镜头,转向细小景物描写。洁白的山石从河里冒出来,在清澈的水流映衬下,是那样地明净;河面上的水鸟,随波浮游,悠然自得,体态是那样地轻盈。这两句构成一幅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的风景画面,使雄奇的山水又带上了几分清秀的神韵。
诗至此,一个庄严巍峨而又带有清新气息的伊阙山水形象,就在这短短六句中出现了,它气象浑成,令人肃然起敬。读者不能不佩服诗人笔力的强健。下面四句,诗人由景入情,抒写了对伊阙山水的怀恋。许颍,指颍川郡和它的治所许昌。诗人将前往许颍一带,回头瞻望伊阙,思恋之情,绵绵不绝。邈,远的意思。“远涉”二句连用“远”、“邈”二字,同义重复,暗含着思念之久犹如许颍路途之长的意思,笔法似拙实巧。“郁陶”,忧思积郁之貌。“引领”,伸长脖颈。诗人想到他所亲所爱的山水即将和他分别,不由得忧思如积,一边向前赶路,一边还不由地伸长了脖颈回头看上一眼。全诗就在这引领回望的定格中结束,读者由诗人的深情缅然中,又进一步体味到了伊阙山水的动人魅力。
这首诗语言质朴,全用粗线条的大笔勾勒,既显得元气充沛、意境雄浑,又使诗有辞尽而意不尽之妙。另外,它虽是一首行旅之作,但已经注意到对山水本身的描写,山水诗到晋末宋初才盛行起来,这首诗似乎可以视为山水诗的滥觞之一。[2]
作者简介成公绥
(231~273)西晋文学家。复姓成公,名绥,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渭县东〉人。魏时曾为博士、骑都尉 等职,入晋后曾与贾充等参定法律。他博涉经传,闲默自守,不求闻达。张华很看重他,“每见其文,叹伏以为绝伦”(《晋书·成公绥传》)。举荐为太常博士。擅长辞赋,梁代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将他与陆机并列。今存赋二十余篇,多为残篇。所作辞赋,亦颇为张华所推重,其学则糅和道家和儒学之思想。原有集,已散佚。《隋书·经籍志》录有《晋著作郎成公绥集》十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成公子安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