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场
名称解释
古代的城池往往驻扎着军队,而军队必须有练兵习武的地方,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种设施称之为演武场也称教场或校场。与“演武厅”不同在于:“演武厅”一般是高级将领练武场的地方.“教场(演武场)”一般是普通士兵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
详细介绍:古代的城池往往驻扎着军队,而军队必须有练兵习武的地方,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种设施称之为大教场或演武场。
“场,祭神道也。一曰田不耕,一曰治谷田也。”(《说文解字》)场,意为祭神的平地。不事耕种的土地以及收打、翻晒谷物的平坦地也称之为场。以后,泛指有一定面积,且平坦规整之地,如广场、操场等等。大教场和演武场,是带有军用性质的场所,并建有一些附属建筑物。
张驭寰在《中国城池史》中说,在城的内部,如有空场之地,这两项场地就决定在城内的城边城角建造。如果城内房屋甚挤,找不到宽广的空场,那就在城外,贴近城边建设,从各县的情况看,还是在城外建设这两项场地的比较多。
一般来说,大教场的旁侧要建造一些主持练兵和教官休息、办公的设施,如阅兵台和成组的合院建筑;在合院附近或在大门外设立台基,台基上做旗杆台,以便竖杆挂旗。有的大教场还设立双旗台座,还有的建造双柱或四柱牌坊。《宋史·礼志》载:“高宗幸大教场,次幸白石教场阅兵……”演武场和大教场似无多大的区分,许多典籍上又称之为演武厅、演武馆、演武亭。也有称之为演兵场,如毛泽东的《为女民兵题照》一诗即是一个例证:“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作为演武场,场地可大可小。一些大户人家,往往在后花园辟演武场供家人练习武艺。京剧《雏凤凌空》描写烧火丫头杨排风花园习武、演阵,为佘太君所尝识并向朝廷推荐。杨排风唱道:“秋风飒飒惊夜梦,金鸡三唱天将明。整云鬓,束衣裙,忙离内院到园中。习武演阵须发奋,铁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大教场因必须容纳众多的兵将,故地域阔大。“戈矛成山林,玄甲耀目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魏·曹丕《广陵观兵》)。宋人辛弃疾则在《破阵子》一词中,写出“沙场秋点兵”的盛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古代还常利用野外的地形特点,以打猎的形式进行练兵,可说是人工大教场在空间意义上的延伸。宋人苏东坡在《江城子》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