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升
生平

总后勤部军械部原顾问,副军职离休干部李之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10日7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李之升同志是山西省古县人,汉族,1917年4月4日出生,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4月入伍,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毕业于延安抗大。在抗日战争中,他历任学员、队员、参谋、团员、队长、股长、组长等职;在解放战争中,他历任组长、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处长、主任、副部长、政委、部长、顾问等职。李之升同志于1947年任副师职并于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1年任正师职并于1964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79年起任副军职。他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及独立功勋荣誉章。此外,他还曾多次立功受奖:1947年在太岳军区军政干校任军教股长兼队长时获得军直一等功臣奖;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进行对正太线的战役侦查并在第一战役后担任收容,获师部物质奖。

李之升同志戎马一生,他于1940年任一二九师训练参谋时随三八六旅十六团参加了对正太线卢家庄的破击战斗,1946年任太岳独立旅作战科长时参加了同蒲战役等战役,1947年任晋冀鲁豫第八纵队队务科长时参加了运城临汾太原等战役。同时,李之升同志还是我军优秀的参谋人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长期先后担任王新亭同志和李达同志的作战参谋,至解放战争后期,他又担负起培养、训练我军参谋人员的重任,为我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其中多数人后来在各个战线中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全国解放后,李之升同志长期担任领导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虚怀若谷,先人后己,立场坚定。1950年,总政治部将他由总参谋部调往川西军区(后更名为西南军区)加强总后勤部工作,在其后的五年中,他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川西(西南)军区的建设和剿匪工作勤恳工作。1955年至1959年,他被任命为总后干部部第四处处长,为总后各个部门选拔了多名优秀干部。在1959年至1961年期间,他作为以刘伯承、邓小平为编委主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编辑室成员,为将“二野”悠久而伟大的历史传承于世做出了贡献。1961年至1962年间,他担任总后政治部企业部部长,为总后各个企业战线的人才选拔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62年起,他担任总后沈阳技术兵学校政治委员,在接下去的六年里,他治理和整顿了校风校纪,关心并改善教职员工及学生的生活,新建了一批校舍,加强训练军械技术人员。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被打成“三反分子”,受尽凌辱、苛待;后在被派往“支左”时,他顶住压力,最大限度地保护知识分子,为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保留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自己则多次受到上级批判,却从无怨言;在“批林批孔”与“反右倾翻案风”中,他消极应付“极左”路线;在林彪反党集团阴谋被粉碎后,他被调往总后甄别办公室帮助工作,在甄别工作中,他坚持正义,为一些受迫害的同志做出了公正的结论。文革后,他任总后勤部军械部顾问直至离休。
离休后的李之升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建设,持续学习四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思想与理论,时刻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他还非常重视对后代的培养,尤其是德育上的培养。
在工作岗位上,他是一位好战友、好部下、好领导,在家庭中,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好外公。他的崇高人格和优良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李之升同志永垂不朽!
履历1924年9月——1930年8月
山西省安泽县模范小学,第一高小学校学生
1930年9月——1936年8月
山西省太原市友仁初中、成成高中学生
1936年9月——1937年10月
北平弘达学院高补班,山西大学学生
1937年12月——1938年2月
山西省安泽县总动员委员会工作团团员
1938年2月——1938年4月
山西省安泽县自卫队工作团团员
1938年4月——1938年6月
八路军太岳游击支队队员
1938年7月——1938年12月
延安抗大五大队、四大队、一大队学员
1938年12月——1940年7月
延安抗大四大队特科大队参谋训练队队员
1940年7月——1941年4月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队训科训练参谋
1941年4月——1941年12月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训练科参谋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巡视团团员
1942年1月——1944年1月
晋冀鲁豫太行第四军分区司令部侦察股长
1944年1月——1944年7月
晋冀鲁豫太岳第三军分区司令部巡视组长
1944年7月——1945年4月
太岳整风学校学员
1945年4月——1945年12月
晋冀鲁豫太岳第三军分区司令部巡视组长
1945年12月——1946年12月
晋冀鲁豫太岳军独立旅司令部作战科长
1946年12月——1947年9月
晋冀鲁豫太岳军区军政干校军教股长兼队长
1947年9月——1949年7月
晋冀鲁豫军区第八总队司令部队务科长
1950年1月——1950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司令部队列科长
1950年6月——1951年7月
川西军区司令部军政处长
1951年7月——1952年8月
川西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
1952年8月——1954年8月
西南军区后勤办公室主任
1954年8月——1955年9月
西南军区后勤部干部部副部长
1955年9月——1959年1月
总后勤部干部部第四处处长
1959年1月——1961年11月
晋冀鲁豫暨一二九师战史编辑室二组组员
1961年11月——1962年11月
总后勤部政治部企业工作部部长
1962年11月——1968年4月
总后沈阳技术兵学校政治委员
1968年4月——1968年7月
总后沈阳技术兵学校革委会副主任
1968年8月——1971年7月
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军管会主任
1972年2月——1974年10月
总后甄别办公室帮助工作
1977年4月——1982年8月
总后军械部顾问
文献资料1985年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本人在整党中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努力方向(有删改)
我参加了这次有历史意义的整党工作,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认清了“左”的危害,从理论与实践上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提高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一、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特大的“内乱”,把“左”倾理论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文革’中,我被打成“三反分子”,受尽凌辱、苛待。当时社会上“造反”成风,党委被“砸烂”,干部挨批斗,学生打砸抢,工人“闹革命”,社会秩序大乱,发展遭到破坏,对此,我非常怀疑且非常担忧,此外,我也认为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实行军事管理,影响业务建设与军民关系是错误的。经过这次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使我更加认识到“支左”是为文化大革命服务的,‘文革’既已否定,同样“支左”也应否定。至此,我的思想更加亮堂了。
二、消除“左”的影响,端正思想路线,才能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我在‘文革’中曾受过沉重打击,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其他拨乱反正的措施,都深觉亲切并全力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政策也更加有利于国计民生,如党对农村的经济改革,实行责任田后,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富裕了,农村经济形势大大好转了。事实教育了我,只有坚持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认识到这次整党是为了解决党内三个不纯问题,达到提高党的战斗力、使党成为四化建设的领导核心的目的,每个党员都应该名符其实的起到党员的作用。因此,要在彻底否定‘文革’,克服“左”倾思想的同时,加强党性,肃清私心杂念,才能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今后我要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在政治上、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遵纪守法,教育好子女,为四化建设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度好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