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冶金研究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5月,隶属吉林省冶金工业局,国家事业编制。当时的名称是吉林省冶金工业局试验所。

1962年吉林省冶金工业局改名为吉林省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随之更名为吉林省有色矿山试验所。

1964年随着工作内容扩展,改名为吉林有色金属研究所。

1965年为适应黄金事业发展的需要,集中力量加强黄金的研究工作,冶金工业部调辽宁、黑龙江两省冶金所的黄金研究部分的专业人员和设备,并入吉林省有色金属研究所,组建成长春黄金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黄金科研的研究所。隶属中国黄金矿产公司。

1968年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撤销,长春黄金研究所直接隶属冶金部。

1971年下放吉林省,更名为吉林省冶金研究所。并从鞍钢等地调进20多名钢铁科研人员。

1975年8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来我所视察,强调了黄金科研的重要性。

1979年根据国家经委下发的文件,黄金科研归冶金工业部。从我所分出半数人员另组建成长春黄金研究所,隶属冶金工业部。余下的半数人员仍保持原建制。

由于业务的共同性,在冶金工业部中国黄金总公司撤销之前,吉林省冶金研究所同长春黄金研究所一样平行承担着国家黄金科研和计划科技项目,黄金行业几个阶段性重大科技进步成果,包括“锌粉置换法提金”、“炭浆法提金”、“树脂矿浆法提金”等等,都是由我院在该段时间取得的成果。难选矿石的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项目也是我院率先在科研和生产上取得突破。并获得工艺发明专利和细菌氧化槽实用新型专利。为我国难选冶黄金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出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1985年吉林省鼓励科研单位走向市场,逐年减少事业费,吉林省冶金研究所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成为开发型院所、差额拨款单位。通过积极开展经营活动,联办了两个同外商的合资公司、一个中试生产基地、六个科研专业部门、两个监测、检测中心,高峰年创造年产值2000余万元。

1991年加挂吉林省黄金研究所的牌子。同年,我所被第一批接纳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企业。

1993年被吉林省科委授予“科研先导型企业”。 并荣获吉林省技术市场金桥奖。

1995年8月经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同时将挂靠的吉林省黄金研究所更名为吉林省黄金研究设计院,并取得了丙级工程设计资质。

1998年吉林省冶金研究院被列为省属甲级科研机构,属技术开发型。

2001年12月,单位由长春市南湖大路56号迁入长春市高新产业开发区——长春市前进大街2266号。

2008年4月30日与吉林昊融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吉林昊融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名称及国家事业编制继续保留。集团公司注入资金100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实验室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几十年的科研经验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已在黄金、有色金属采矿、选矿,稀土、有色和稀贵金属冶炼,硬质材料和机电设备研制等领域共完成科研课题10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67项,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为我国黄金矿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院研发的难选冶金矿石和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新疆阿希金矿、新疆哈图金矿等。获得了理想的生产技术指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目前我院正从事红土矿镍提取技术的研究,实验室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后,将为红土矿氧化镍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出一条有效途径。

我院主要开展黄金、有色及黑色金属矿山的选矿试验研究、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服务和技术攻关;尾矿的综合回收试验研究;有色及稀贵金属的冶炼提取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服务;可进行化学探矿、地质探矿、矿山生产样品多种元素的化学分析,承担矿山废石及生产尾矿的毒性浸出试验;从事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国内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中频炼金炉,顶升式中频炼金试验或精炼电炉,细菌预氧化提金中、小型试验设备,无毒重液和金刚石制品等,同时承担中频炼金炉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服务范围遍及全国和加拿大、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加纳、哈萨克斯坦、朝鲜、越南等国家。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冶金行业的科技进步、冶金企业的经济发展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向生产企业提供免费技术咨询和相应的探索试验,真心携手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时作为集团公司的科技研发中心,我们将不负所望,克难攻坚,为集团公司的科技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