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简介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Chinese Poetry Research Center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成立于2000年,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10所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本中心自2000年组建以来,本着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注意诗学的文学研究本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广泛吸收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促进传统诗学向现代转换以及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在文献研究(包括历史文献与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诗人诗作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绩。《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李白与长江》、《“诗家三李”说考论》、《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论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张说、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唐玄宗与盛唐诗坛》、《李林甫与盛唐诗坛》、《白描胜境话玉溪》、《温庭筠文笺证暨庭筠晚年事迹考辨》、《金代文学特征论》、《论南宋使金文人的创作》等重要学术论文,《楚辞著作提要》、《诗骚诗学与艺术》、《魏晋诗学与哲学》、《唐诗风貌》(增订本)、《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传论》、《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增订注释全唐诗》(合著)、《艺境无涯——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说》、《唐宋词概说》、《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皮陆诗歌研究》、《晚唐五代文士生活与创作心态》、《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黄庭坚研究论集》、《金代文学研究》、《金元词学研究》、《滹南遗老集校注》、《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中国新诗主潮》、《中国新诗理论概观》、《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诗情画意的安徽》等著作,均有较大的影响,体现了本中心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上的取向,也为推进世纪初的中国诗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其中以《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为代表的“李商隐研究系列”为本中心标志性成果。这五年内,中心的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一项、全国古籍整理研究成果一等奖两项,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安徽省图书奖一等奖一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北京大学学报》、《文学评论丛刊》、《国学研究》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鉴赏丛书》10余种,其它著作20余种。
本中心是在安徽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安徽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业已有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心现有一个博士点(中国古代文学)和四个硕士点。以中心成员为主要骨干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
中心下设五个研究室(先秦至六朝诗学、隋唐至近代诗学、现当代诗学、诗学理论与诗歌接受史、诗歌语言研究室),一个资料室(有中国诗学方面的纸质图书20余万册)一个网站:中国诗学网创办了学术年刊《中国诗学研究》(以书代刊,已出版了五期,主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个内部刊物《诗窗》,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合办“中国诗学”专栏。与安徽省古籍办合办大型学术刊物《古籍研究》。
中心现有一个老中青结合,高职称、高学历的研究队伍,既有刘学锴、余恕诚先生这样蜚声海内外的唐诗研究专家,又有潘啸龙教授这样的著名楚辞研究专家,还有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其中有两位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术梯队合理。现有在聘专职研究人员16人,兼职研究人员7人。专职研究人员中校内15人,校外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人,博士7人;兼职人员中有校外6人,校内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
中心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举办了10余次国际、国内学术讨论会,聘请海内外学者来中心驻所研究,中心专、兼职人员多次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泰国、台湾、香港等地讲学、访问。
中心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目前已招收博士研究生20名,项目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近五年从中心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达80余名。
中心聘请原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秘书长、中华书局原总编、唐代文学学会会长、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余恕诚先生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莫砺锋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钟振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邓小军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省部共建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在努力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竭诚欢迎海内外学人与我们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欢迎来访,欢迎登陆中国诗学中心的网站,为振兴中国诗学研究,推动诗歌创作繁荣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