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重奇

马重奇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7月出生,福建漳州市人,汉族。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马重奇教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专业技术委员会汉语拼音与拼音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评审专家”。马重奇教授还先后兼任中国社科院语言学名词审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学年鉴》编委、《古汉语研究》编委、《中国语言学》编委、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福建省辞书学会会长等职。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处处长、校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负责人、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负责人。
马重奇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汉语音韵与汉语方言的教学与研究,科研成果卓著,已先后在海内外出版各类著作10部,主编7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90篇。其专著《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6);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专著《漳州方言研究》、《汉语音韵学论稿》、《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和《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于1998年、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分别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三、四、六和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于1995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著《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于2003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近代福建音韵与方言学通论》(1998-2001)、《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2002-2005)和《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两种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与现代闽北方言音系》(2008-2010),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规划项目2项(2003和2006)、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1996和2007)、国家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2项(1997和2007)、福建省“九五”社科规划课题2项(1996和1997)、省“十五”社科规划课题 2项(2001和2003)、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课题 2项(2009)等。此外,马重奇教授自1992年至2009年已培养数十名硕士和博士,其主持的“汉语史”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福建省级优质硕士课程,《汉语史系列课程的传承与创新》于2009年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马重奇教授曾主办或承办“96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99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中国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2 ’海峡四地IRG工作研讨会”以及福建省语言学会和福建省辞书学会十几场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