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旛fān 1.长幅下垂的旗。亦泛指旌旗。后作"幡"。 2.见"旛旛"。

旛 拼音:fān

部首:方,部外笔画:14,总笔画:18

五笔86&98:YTTL仓颉:YSOHW

笔顺编号:415331343123425121四角号码:08269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5DB

● 旛 fānㄈㄢˉ

◎ 同“幡”。

◎ 旛 fān 〈名〉

同“幡”。长幅下垂的旗 [pennant;long,narrow flag]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 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字部】 旛

--------------------------------------------------------------------------------

【广韵】【集韵】【韵会】𠀤孚袁切,音番。【说文】幅胡也。【注】徐铉曰:胡,幅之下垂者也。【释名】旛,幡也。其貌幡幡然也。【玉篇】旌旗总名也。【後汉·礼仪志】立靑旛。又【广韵】附袁切【集韵】符袁切,𠀤音烦。义同。

《说文解字》

【卷七】【㫃部】旛

--------------------------------------------------------------------------------

幅胡也。从㫃番声。孚袁切〖注〗臣铉等曰:胡幅之下垂者也。

《汉语大词典》

旛1 [fān ㄈㄢ]

[《广韵》孚袁切,平元,敷。]

[《广韵》附袁切,平元,奉。]

亦作“ 旙1 ”。

1.长幅下垂的旗。亦泛指旌旗。后作“幡”。 汉 王粲 《务本论》:“末世之吏,负青旛而布春令,有劝农之名,无赏罚之实。”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 江 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行到 马行街 ,只见扬旛挂榜做好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礼部奉了伪旨,将梓宫擡送皇陵,我执旛送殡。”2.见“ 旛旛 ”。

【旛儿】即旛胜。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词:“画粉旛儿,银泥胜子,笑上人头髻。”参见“ 旛胜 ”。

【旛竿】悬旛的竿。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秀才是草裏旛竿,放倒低如人,立起高如人。”

【旛旂】旌旗。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旛胜】旧时立春日的装饰物。多剪纸、绢、金银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状,挂在花下、贴在屏风上或戴在鬓发上。亦互为馈赠。 宋 范成大 《鞭春微雨》诗:“旛胜丝丝雨,笙歌步步尘。” 清 沈初 《西青笔记·纪庶品》:“新正 江 南进挂屏……插细珠串为旛胜於瓶,剧有巧思。”

【旛盖】旛幢与华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只听得一片笙箫仙乐,响振虚空,旌节导前,旛盖拥後,冉冉升天而去。”

【旛幢】泛指旌旗之类。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于时金花映日,寳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 唐 顾况 《宿湖边山寺》诗:“香透经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旛幢。”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遥望天际,有旛幢车骑,乘云而至,辍乘以奉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杂扮冠带骑马,旛幢细乐引导。”

【旛帜】旗帜。 明 宋濂 《燕书》之三十:“谋夫孔多,可伐者一也;矛戟銛利、旛帜精明,可伐者二也。”

【旛麾】指挥用的旗子。《吴子·应变》:“凡战之法,昼以旌旗旛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旛,一本作“ 幡 ”。

【旛旛】飞驰貌。《古文苑·石鼓文之三》:“左骖旛旛,右骖騝騝。秀弓时射,麋豕孔庶。” 章樵 注:“旛旛,取其轻举貌。”

【旛旟】旛旗之属。贵官仪仗使用。 清 刘青芝 《寄李侍御》诗:“骢马乘来四载馀,京华处处避旛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